肠道微生物组波动儿童生长状况较差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十余年前已发现,除营养摄入不足外,肠道微生物群功能紊乱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诱因。最新由该校与索尔克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显示,在马拉维营养不良高发地区,肠道微生物组波动的幼儿生长状况显著差于微生物组稳定的儿童。
"我们已明确肠道微生物是营养不良的重要介导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赫莲娜·B·罗伯逊教授、国际知名营养不良专家马克·J·马纳里表示,"通过解析肠道微生物变化与疾病的直接关联,我们为开发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铺平道路,这将惠及全球数百万受影响儿童。"
发表于《细胞》杂志的这项研究建立了首个儿科微生物基因组库,包含马拉维8名儿童近一年间采集的粪便样本中986种微生物的完整基因图谱,该数据库将为未来预测、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提供重要工具。
稳定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
马纳里教授作为花生酱基治疗食品的开发者,自20年前起在马拉维推广该疗法。该国37%儿童存在发育迟缓问题,这种高热量营养膏已挽救数万生命。但研究发现,幸存儿童仍面临代谢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长期影响,仅靠营养补充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营养不良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失衡,有益菌减少而致病菌增加。研究团队通过分析8名12-24个月幼儿的47份粪便样本(来自评估豆类辅食对肠病干预效果的临床试验)发现:微生物基因组保持稳定(菌群无剧烈波动)的儿童生长状况显著优于不稳定组。这表明肠道菌群稳定性或为儿童生长的重要支持因素。
构建基因组库新突破
研究采用长读长测序技术重建微生物泛基因组,相较传统方法多获取50倍完整菌群基因组。该技术使团队构建出首个儿科微生物基因组库,其优化的工作流程可在偏远实验室推广,适用于疫情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等多个领域。
"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菌群检测精度,更能揭示营养不良复杂机制。"共同资深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凯文·史蒂文森教授指出,"特别是在远程分子实验室的应用潜力,将推动基因组学在实地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索尔克研究所托德·迈克尔教授强调,该技术除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还可拓展至农业生产力提升、环境监测等方向,"为基因组学研究设定了新标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