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并发症(如术后肠梗阻和腹腔感染)仍是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主要难题。尽管手术技术(如机器人辅助体内尿流改道术)和加速康复方案不断进步,仍有大量患者受到影响。这些并发症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患者发病率,亟需识别手术技术之外的风险因素。
2025年7月1日发表在《科学报告》的研究中,名古屋大学医学院与藤田保健大学医学院的Kenji Zennami副教授团队,联合藤田保健大学医学院Ryoichi Shiroki教授和Kiyoshi Takahara教授,首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在术后并发症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分析了146例未进行肠道准备且短期抗生素预防的iRARC患者回肠远端粪便及腹腔积液样本。尽管短期抗生素抑制了大部分回肠微生物群,但残留的腹腔细菌和真菌与胃肠并发症存在显著关联。
"虽然短期抗生素预防下回肠微生物群通常稀疏,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残留腹腔微生物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Zennami博士指出,"脆弱性会加剧微生物失衡,特别是肠球菌和肠杆菌属,这会显著增加术后风险。"
研究数据令人震惊:腹腔积液中检出细菌或真菌的患者并发症风险高出6倍。其中72.5%的阳性培养患者出现肠梗阻或感染,而阴性培养者仅11.3%。即便是单独回肠粪便中的细菌,也导致并发症风险增加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腹腔感染病例都发生在同时存在回肠和腹腔微生物阳性的患者中,证实残留微生物是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核心驱动因素。
脆弱性成为特别重要的因素。通过Geriatric-8问卷评估,脆弱患者残留微生物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脆弱患者。非脆弱患者并发症率为12%,而脆弱患者骤升至63%。脆弱个体呈现独特的微生物特征,肠球菌和肠杆菌比例更高,且存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非脆弱患者未检出)。
"我们的研究显示,仅靠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方案无法完全预防胃肠并发症,"Zennami解释道,"脆弱性和肠道微生物群同等重要,针对性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研究对临床实践有三大启示:1)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方案需根据脆弱患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进行调整;2)将脆弱性评估和术前康复计划(如运动和营养支持)纳入手术规划;3)微生物干预(如益生菌和合生元)可术前改善肠道环境,降低并发症风险。
尽管研究存在单中心局限性和传统培养方法的限制,但这是首个直接证明膀胱癌患者脆弱性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不良手术结果关联的证据。研究团队强调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验证结果,并评估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未来微生物群管理或将成为围手术期护理的常规组成部分,"Zennami总结道,"通过整合脆弱性评估和肠道环境干预,我们有望改善患者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实现脆弱人群的个体化治疗。"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