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Sinus Arrhythmia, Bradycardia, & Tachycardia | Quick Med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 2025 | AccessMedicine | McGraw Hill Medical

心脑血管 / 来源: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美国 - 英语2025-09-06 20:45:22 - 阅读时长2分钟 - 807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重点包括年轻健康人群窦性心律变异的生理性特征、病理性心动过缓的起搏器治疗指征、窦性心动过速的继发性病因识别,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处理策略。特别强调对运动耐量异常的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评估。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健康个体心率异常症状表现基础疾病运动耐量脑灌注不足
窦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

关键特征

诊断要点

  • 窦性心率的显著变化常见于年轻健康个体,通常无病理意义
  •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尤其在老年或心脏基础疾病患者)可能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继发于其他基础疾病(如发热、疼痛、贫血、酒精戒断)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运动时心率反应不足(变时性功能不全)

一般考量

  • 窦性心律失常
  • 定义为PP间期差异超过120毫秒的窦性节律异常
  • 常见于健康年轻人,由呼吸性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时相性)或非呼吸性因素(非时相性)引起
  • 窦性心动过缓
  • 心率<60次/分,可能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窦房结器质性病变引起
  • 健康个体睡眠时心率≤50次/分属正常现象
  •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房室交界区或房室束可能接管起搏功能(35-60次/分)
  • 窦性心动过速
  • 心率>100次/分,由窦房结冲动发放加速所致
  • 生理性反应常见于运动或儿茶酚胺释放增加状态
  • 年轻人可达到180次/分,但通常逐渐起始和终止(区别于折返性室上速)
  • 少数健康个体可能出现"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异常升高)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诊断涵盖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停搏间隔为PP间期整数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 可表现为变时性功能不全(运动时心率反应不足),是运动耐量下降的重要潜在病因

临床表现

  • 单纯窦性心律失常通常无症状
  • 严重心动过缓导致心排量下降时可能出现:
  • 乏力
  • 意识模糊
  • 脑灌注不足时晕厥
  • 缓慢性心律失常易合并房性、交界性、室性异位节律
  • 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于需要增加心排量的临床情况:
  • 发热
  • 疼痛
  • 焦虑
  • 贫血
  • 心脏病等基础疾病

诊断

(根据上下文缺失具体诊断方法,建议参考原文完整诊断章节)

治疗

(根据上下文缺失具体治疗方法,建议参考原文完整治疗章节)

预后

(根据上下文缺失具体预后信息,建议参考原文完整预后章节)

参考文献

(根据上下文缺失具体文献,建议参考原文完整参考文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