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5年大会公布的AMALFI试验结果,针对中风风险中老年人采用基于邮寄的ECG补丁远程房颤筛查,可在2.5年随访期内使房颤诊断率实现小幅提升,并延长抗凝治疗暴露时间。
首席研究员英国牛津人口健康中心Louise Bowman教授指出:"房颤常无症状且发作间歇,传统筛查手段难以捕捉。AMALFI试验采用的14天连续ECG监测技术,旨在评估远程筛查对预防隐源性卒中的长期效果。"
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全英2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5040名年龄≥65岁、CHADS-VASc评分男性≥3/女性≥4的受试者。试验组通过邮政接收并返还ECG监测补丁设备,对照组维持常规诊疗。主要终点为随机分组后2.5年内房颤诊断率。
研究显示:
- 试验组6.8%(对照组5.4%)确诊房颤(比例比1.26,95%CI 1.02-1.57,p=0.03)
- 55%的监测阳性病例显示房颤负荷<10%
- 33%病例呈现持续性房颤(100%负荷)
- 抗凝治疗平均暴露期:试验组1.63月 vs 对照组1.14月(差值0.50月,95%CI 0.24-0.75,p<0.0001)
- 中风发生率:试验组2.7% vs 对照组2.5%(事件率比1.08,95%CI 0.76-1.53)
研究团队强调:"尽管监测技术可提升诊断敏感性,但超半数检测到的房颤负荷极低,提示此类筛查对中风预防的实际效益可能有限。长期随访和成本效益分析将为临床实践提供关键证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