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诊断与后续痴呆症发病风险降低相关,其中预后较差的癌症类型关联性最为显著,这凸显了探究癌症与痴呆症之间生物学机制及生存相关因素的必要性。
根据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的一项大型全国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被诊断癌症的个体后续被诊断痴呆症的可能性似乎更低。德国研究人员利用覆盖约88%德国人口的法定医疗保险数据,分析了痴呆症发作前10年间17种不同类型癌症的患病率轨迹。该分析纳入1,686,759名新诊断痴呆症患者(平均[标准差]年龄82.15[6.90]岁;61.70%为女性)和3,373,518名无痴呆症的匹配对照个体,按年龄、性别、地区和门诊就诊史以1:2比例匹配。癌症诊断包括15种实体瘤和2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癌症被排除在外。
研究人员使用条件逻辑回归计算了根据每种癌症亚型在三个时间间隔(痴呆诊断前1年、2至4年、5至10年)的患病率得出的痴呆未调整和调整后比值比(OR)。调整因素包括《柳叶刀》痴呆症预防、干预和护理委员会确定的痴呆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听力损失、抑郁症、酗酒、吸烟和创伤性脑损伤。
在此大样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指标日期临近,所有癌症类型获得痴呆诊断的风险普遍降低。
在几乎所有癌症类型中,获得痴呆诊断的可能性随着指标日期临近而逐步下降,且与预后较差的癌症类型呈最强的反向关联。在痴呆指标日期前1年,胰腺癌(比值比0.47;95%置信区间0.43-0.51)、肺癌(比值比0.67;95%置信区间0.65-0.70)、结肠癌(比值比0.89;95%置信区间0.87-0.91)和乳腺癌(比值比0.91;95%置信区间0.89-0.93)的反向关联最为显著。在针对合并症进行调整后,反向关联仍然存在,且没有任何癌症亚型显示痴呆风险增加。仅宫颈癌、甲状腺癌、睾丸癌和前列腺癌在调整后的比值比接近1,表明与未患这些癌症的个体相比,痴呆风险差异极小或不存在。
研究人员提出了对此关联的几种解释,包括癌症幸存者的选择性生存、诊断和监测偏倚以及生物学机制。潜在的生物学解释包括抑癌基因和细胞周期基因(如p53和PIN1)的差异调控,以及涉及细胞凋亡、炎症、DNA修复、血管生成和氧化应激的共享分子通路。APOE ε4等位基因等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潜在贡献者,该基因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但可能对黑色素瘤等某些恶性肿瘤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局限性包括缺乏治疗数据、痴呆亚型可能存在误分类以及癌症分类的粒度有限。
"在此大样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指标日期临近,所有癌症类型获得痴呆诊断的风险普遍降低,"研究作者总结道。
披露声明:一名研究作者声明与生物技术、制药和/或设备公司存在关联。完整披露清单请参见原始参考文献。未报告相关财务披露。
参考文献:
Teipel S, Akmatov M, Michalowsky B, et al. 癌症与痴呆诊断在大型健康索赔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反向关联. J Alzheimers Dis. 2025年9月25日在线发表. doi:10.1177/13872877251374675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