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36小时听起来可能并非最理想或最健康的方案,但一些人曾宣称此期间禁食有益健康。如今专家已警告这一趋势的隐藏风险。
一项展示禁食对身体影响的模拟显示,禁食会使身体进入燃脂模式,从而帮助减重。该模拟还声称,如此长时间不进食会触发"全身重置",促进细胞自我修复与更新。但若这一切听起来过于美好而不真实,那么你的怀疑是正确的。OrganiClinic健康专家描述了"禁食过度时身体实际发生的变化",并警告该模拟"突显了禁食的严重危险"。
专家表示,他们观察到人们"在未充分理解影响的情况下盲目追随潮流",并解释了禁食36小时内的身体变化过程。尽管禁食可能有助于减重,但专家已警告其中存在风险。
12至16小时
专家解释称,在禁食首日,身体的糖原储备开始显著降低,这意味着快速能量来源已耗尽。
尽管模拟声称此时身体将进入酮症状态,转而燃烧脂肪供能,但专家警告这同时埋下了数小时后出现更严重问题的隐患,可能导致不适感加剧。
糖原耗尽后,身体开始分解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以维持脑部葡萄糖供应。专家强调,虽然身体在燃烧脂肪,但瘦肌肉组织流失是禁食中"常被忽视的后果"。
24小时
禁食满24小时后,专家警告"血糖可能大幅下降",使人感到"头晕、易怒和极度疲劳"。
此时压力激素皮质醇"急剧升高",虽能暂时弥补血糖不足,但也会加剧焦虑、扰乱睡眠并诱发对各类食物的强烈渴望。
长时间禁食会使大脑向肠道发出信号,要求其"暂停"当前活动,这可能导致恢复进食后出现便秘和腹胀;若频繁禁食,更会引发长期消化系统失衡。
36小时
达到36小时禁食终点时,专家警告身体几乎完全依赖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这"使易感人群面临危险低血糖风险"。
此外,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必需的钠和钾流失,专家指出这会引发肌肉痉挛、眩晕,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心律失常。
风险警示
专家强调,对大多数人而言,36小时禁食的风险远超任何潜在益处,疲劳和易怒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青少年可能因生长激素受干扰而受损,老年人则更易受电解质缺乏相关问题的困扰。
专家以38岁母亲安娜为例:她尝试听闻的36小时禁食后,感到"头晕、焦虑且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进食时"暴食加工食品",导致"腹胀和精疲力竭"。
除上述风险外,专家还警告缺乏"稳定脑部供能"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并建议希望改善健康的人士应保持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