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阅读时长:10分钟
医学专家
什么是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痉挛是指中、小支气管(细支气管)水平的呼吸道管腔发生病理性狭窄的状态。这是由于支气管壁平滑肌对外部刺激产生过度收缩所致。
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呼气受阻。严重情况下会出现需要立即就医的窒息症状。
支气管痉挛是支气管阻塞综合征的一部分——即呼吸道通畅性受损。其根本原因在于支气管气流减少,具体表现为:
- 黏膜炎症性水肿;
-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 中、小支气管管腔内积聚浓稠黏液。
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支气管黏膜存在敏感受体,可对外部刺激物(如香烟烟雾、细菌、病毒、过敏原)产生反应。有时会出现受体过度敏感——即高反应性。此时即使极微量刺激物也可能引发支气管肌肉痉挛和呼吸道管腔狭窄。
支气管痉挛可能由吸入刺激性气体、过敏原、冷空气或干燥空气引发。此外,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病都可能导致该症状。
最常见诱因包括:
- 体力活动:痉挛通常在运动后2-5分钟出现,10-15分钟加剧,30-60分钟后逐渐缓解。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哮鸣音和咳嗽。哮喘患者常出现此类状况,称为运动诱发性支气管哮喘。
- 空气污染物:粉尘、尾气、有毒气体、煤尘等可引发过敏反应,影响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
- 冷干空气:研究表明约50%健康人群吸入冷空气时可能出现呼吸道不适。哮喘或慢性肺病患者接触低温空气易引发过度反应,导致窒息和咳嗽。
- 高湿度环境
- 吸烟:促进支气管高反应性形成,与吸烟年限、起始年龄(20岁前开始风险更高)及日吸烟量相关。戒烟后支气管高反应性可能降低。
-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导致窒息和咳嗽。健康人群感染后呼吸道对刺激物敏感性提高,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
- 职业危害物质:甲醛、铬、镍等会降低支气管通畅性。
- 遗传易感性
- 呼吸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儿童反复发生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因诱因不同而异。
支气管平滑肌由自主神经系统(ANS)支配,该系统控制内脏活动且不受意识支配。当外部因素破坏ANS平衡时,可能反射性增强支气管肌肉张力——引发痉挛。
冷空气会激活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呼吸道冷刺激高反应性形成。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炎症因子,触发炎症过程。某些炎症介质可引发反射性痉挛。嗜酸性粒细胞激活则会诱发过敏反应。
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痉挛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增厚、肌肉组织增加、张力升高,从而加剧后续发作。
运动后支气管痉挛源于剧烈呼吸导致黏膜干燥。吸入冷干空气时,空气未能充分加温加湿,水分流失增加,引发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及支气管肌肉反射性痉挛。
上皮细胞(黏膜表层细胞)损伤可直接引发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化(水肿、分泌物增加、上皮细胞损伤)会增强支气管平滑肌活性,加剧痉挛反应。
支气管痉挛的类型
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种类型:
- 感染性;
- 过敏性;
- 阻塞性——异物阻塞呼吸道;
- 血流动力学性——心脏疾病导致肺部积液。
支气管痉挛的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胸闷、窒息感、哮鸣音、阵发性干咳或少量痰液。属呼气性呼吸困难,即呼气受阻。发作初期通常为干咳,结束时可能咳出少量痰液。
发作期间,患者常采取肩部上抬固定的强迫体位,主动使用辅助呼吸肌。常通过缩唇呼气,呼气时间显著延长。严重时可见颈静脉怒张、皮肤发绀。窒息可能引发强烈恐惧、兴奋及言语障碍。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以下方式诊断支气管痉挛:
- 问诊:收集症状信息,了解过敏史及合并疾病。
- 体格检查:可闻及哮鸣音,发现呼吸困难、强迫体位及皮肤发绀。
- 肺部听诊:呼气期出现哮鸣音。极严重发作时可能听不到任何声音——"寂静肺",提示呼吸道完全阻塞,需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呼吸。
- 血液检测: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针对不同过敏原的抗体。
- 血气分析:检测氧和二氧化碳含量。
- 分级运动负荷试验
- 组胺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
- 胸部X光检查
关键不仅是确认支气管痉挛的存在,更要确定其根本原因。可能涉及多种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真菌感染等。治疗方案取决于具体病因。
治疗方法
严重窒息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住院、评估状况并接受治疗。
呼吸困难时应:
- 消除诱发因素;
- 解开衣领等束缚衣物;
- 开窗通风;
- 采取舒适坐姿;
- 保持镇静(焦虑会加重痉挛)。
若患者常规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类支气管扩张药物,可进行吸入治疗。若症状持续,需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即使发作自行缓解,后续也应就医检查。必须查明窒息原因以制定正确治疗方案。自行用药可能引发发作频次增加或危及生命的状况。
并发症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完全停止,导致危及生命的状况。因此,有支气管痉挛病史者应随身携带吸入器。首次出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
预防措施
降低发作风险的有效措施包括:
- 减少接触过敏原;
- 定期室内清洁;
- 戒烟;
- 治疗肥胖、呼吸道感染及耳鼻喉疾病;
- 适度运动——建议避免在冷干空气中进行体育活动。
请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降低支气管痉挛发生的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