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警示,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危及生命的败血症风险可能翻倍,其中男性及60岁以下人群风险最高。根据澳大利亚长期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T2D)患者,特别是男性和60岁以下人群,发展为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几率显著升高,该成果在2025年维也纳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
西澳大利亚大学首席作者温迪·戴维斯教授解释,即使考虑慢性疾病和其他死亡原因,该研究仍证实糖尿病与败血症存在强烈关联。她强调:"预防败血症始于解决诱因——戒烟、控制血糖和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败血症可由任何类型感染引发,指机体对感染产生严重失控反应,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危重疾病。超过10%的败血症患者死亡,它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
既往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败血症风险比非糖尿病人群高2至6倍,且相关疾病死亡率更高,但当代数据有限。为填补知识空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里曼特勒糖尿病研究第二期的数据——该纵向观察研究针对澳大利亚15.7万多人的多民族城市社区。
研究筛选了2008至2011年间入组的1,430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性别和邮政编码匹配5,720名非糖尿病人群。入组时参与者平均年龄66岁,52%为男性。通过健康记录追踪,直至首次败血症记录、新发糖尿病(对照组)、死亡或2021年底(以先发生者为准)。
入组时,2.0%的糖尿病患者曾因败血症住院,而对照组仅0.8%。在平均10年随访期内,11.8%(169人)的糖尿病患者和5.0%(288人)的对照者发展为败血症。经调整年龄、性别、败血症住院史及其他慢性病等潜在干扰因素后,2型糖尿病仍使败血症风险倍增。值得注意的是,41-50岁糖尿病患者的败血症风险激增14.5倍。
进一步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龄、男性、原住民血统、当前吸烟、使用胰岛素、空腹血糖升高、心率过快、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衰生物标志物NT-proBNP水平升高,均独立关联更高的败血症风险。例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糖尿病患者的败血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三倍,而吸烟使风险增加83%。
戴维斯教授表示:"本研究识别出吸烟、高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等多项可干预风险因素,表明个体可通过具体措施降低败血症风险。"
2型糖尿病增加败血症风险的可能机制包括:高血糖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肺炎等特定感染,这些感染可能迅速发展为败血症;糖尿病常见的血管损伤和神经病变进一步推高风险。
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人员指出可能存在未测量因素影响结果,且参与者可能比非参与者更健康,也未考虑随访期间糖尿病管理的变化,这些可能部分影响结论。
来源: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