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引发了担忧,指出一种常见降压药物可能与更高的自杀风险存在潜在关联。
该研究由圣迈克尔医院的穆罕默德·马姆达尼领导,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
研究聚焦于一类名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的药物。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研究人员将ARBs与另一类常用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进行了对比。
研究发现,服用ARBs的患者自杀死亡风险比服用ACE抑制剂者高出63%。为得出此结论,团队分析了加拿大健康记录数据。
研究纳入了964名在开具ARBs或ACE抑制剂后100天内自杀死亡的患者,并将其与超过3000名服用同类药物但未自杀的患者进行对比。
风险升高的可能原因在于ARBs或会提高大脑中血管紧张素II激素的水平。该激素可影响情绪,进而潜在增加自杀意念或行为风险。
ARBs和ACE抑制剂均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来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II会导致血管收缩。ARBs阻止该激素与细胞结合,而ACE抑制剂则抑制机体过量生成该激素。
尽管此项研究提出重要警示,研究人员强调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结果。团队同时指出,部分受试者同时服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物,这些因素亦可能影响自杀风险。
鉴于上述发现,部分患者或可考虑咨询医生,讨论从ARBs转换至ACE抑制剂的可能性。但任何药物调整均须在医生监督下进行。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ARBs潜在的安全隐忧,并呼吁深入探索其机制。若您正在服用降压药物且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务必及时联系医疗提供者。双方可协作制定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