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科克大学和APC微生物组爱尔兰研究人员领导的新研究揭示了运动如何帮助保护心理健康,即使人们摄入西式垃圾食品饮食。
研究结果发表在《脑医学》期刊上,显示跑步运动可以减少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引起的抑郁样症状。
该研究还探索了肠脑连接,表明肠道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解释了运动为何有益于情绪。
研究在成年雄性大鼠身上进行。一些大鼠喂食标准健康饮食,而另一些则接受由高脂高糖食物组成的“自助餐厅饮食”,类似于超加工的西式饮食。
每组中一半动物可以使用跑轮,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在不同饮食条件下运动如何影响大脑和身体健康。
最重要的发现是,对于食用不健康自助餐厅饮食的大鼠,跑步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样效果。尽管这种饮食导致负面情绪行为,但运动能够减轻这些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这对于难以改变饮食但希望通过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人群来说是个好消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机制,科学家们研究了肠道和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他们发现自助餐厅饮食改变了肠道中的许多物质,但运动有助于纠正其中一些变化。
特别是,三种肠道化学物质——鹅肌肽、吲哚-3-羧酸盐和脱氧肌苷——在垃圾食品饮食下水平降低,但通过运动得以恢复。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和大脑功能相关。
研究团队还研究了饮食和运动如何影响血液中的激素。自助餐厅饮食导致胰岛素和瘦素大幅增加——这些激素与新陈代谢和食欲有关。
然而,即使仍食用垃圾食品,运动大鼠的这些激素水平较低。其他一些激素也受到影响。例如,运动提高了食用垃圾食品大鼠的肽YY(PYY)水平,这可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饮食的影响。
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来自对大脑的观察。在食用健康饮食的大鼠中,跑步导致海马体(与记忆和情绪相关的区域)产生更多新脑细胞。但这一益处在食用自助餐厅饮食的大鼠中被阻断。
这意味着虽然运动仍能改善情绪,但饮食可能阻止大脑从运动中获得全部益处。
研究还发现某些肠道化学物质与大鼠在心理测试中的表现之间存在强烈关联。无论大鼠处于何种饮食或运动组,某些物质都与较差的思维能力相关。这进一步证明了肠道在大脑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该研究一同发表的社论称,这对饮食不佳但仍希望感觉更好的人群来说是个好消息。研究表明,即使人们无法立即改善饮食,他们仍能从身体活动中获得心理益处。
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该研究仅观察了雄性大鼠,因此需要在雌性中进行更多研究。研究持续了七周多,长期影响仍未知。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生活方式变化如何影响心理健康打开了大门。
科学家还认为,研究中发现的一些肠道化学物质未来可能被用作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或作为某人存在风险的预警信号。这项研究带来了希望:即使在现代加工食品世界中,像运动这样简单的习惯也能对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该研究发表在《脑医学》期刊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