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常见心力衰竭的重大成因Study explains big cause of common heart failur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knowridge.com澳大利亚 - 英文2025-09-24 21:10:16 - 阅读时长2分钟 - 781字
新提出的"脂肪因子假说"理论指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根源并非心脏本身,而是内脏脂肪组织释放的异常脂肪因子;该理论解释了过量内脏脂肪如何通过引发炎症和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脏僵硬,同时建议用腰高比替代BMI评估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脂肪功能提供治疗新途径,这对全球数百万患者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脂肪因子假说脂肪组织健康脂肪信号传导GLP-1受体激动剂腰高比内脏脂肪过量
研究揭示常见心力衰竭的重大成因

一项名为"脂肪因子假说"的新理论揭示了常见心力衰竭类型的潜在起源机制。

这种类型被称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该理论认为问题并非始于心脏,而是源于体内的脂肪组织。

该论文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并于2025年在一场重要心脏会议上进行展示。贝勒大学医学中心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心脏病专家米尔顿·帕克博士撰写了这篇论文。

HFpEF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在此病症中,心肌变得僵硬,无法正常舒张以容纳血液,导致压力积聚,引发肺部、腹部或腿部的呼吸急促和水肿。

医生们曾认为高血压是HFpEF的主要病因。但现在他们认为这可能与内脏深层脂肪有关,尤其是心脏和器官周围的脂肪。

脂肪因子假说指出,脂肪组织会释放称为脂肪因子的特殊化学信使。在健康人体内,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保护心脏和肾脏。但当脂肪过量时,这些化学物质会发生改变,开始在心脏中引发应激、炎症和纤维化。

某些药物可通过调节脂肪功能而非直接治疗心脏来治疗HFpEF。其中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这些药物可能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脂肪信号传导。

论文还指出,身体质量指数(BMI)并非判断有害脂肪过量的有效指标。医生应改用腰高比进行评估:若腰围超过身高的50%,则可能意味着内脏脂肪过量——即使外表并不显肥胖。

许多HFpEF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患病,他们可能感到疲劳或呼吸急促,却归咎于缺乏锻炼。帕克博士强调,医生应特别关注这些症状,尤其是腰围较大的人群。

三十余年前,帕克博士曾提出另一项改变心脏衰竭治疗方式的重大理论。他期望新的脂肪因子假说也能为HFpEF带来同样深远的影响。

同期发布的另外两篇论文聚焦相关领域,探讨了炎症和脂肪释放的微小RNA分子如何影响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

该研究发表于《JACC:心力衰竭》期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