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新研究发现母乳中褪黑激素和皮质醇的含量会随昼夜变化而波动
- 这些波动分别与人体自然分泌的昼夜节律时段相吻合
- 该发现引发关于泵取母乳的思考:是否需在喂养时标注泵奶时间
许多人都知道母乳在一天中及不同喂养时段会发生变化。例如,若您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可能会注意到清晨产奶量较多而夜间较少;若使用吸奶器,您可能发现部分泵取的母乳呈乳白色而部分较稀薄。
一项新研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母乳成分,发现包括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在内的特定成分同样存在昼夜变化。该研究虽引人入胜,但也引发疑问:泵奶父母是否需要调整喂养方式?
关于该研究的关键信息
本研究于9月初发表在《营养学前沿》期刊,针对少量哺乳期父母展开。研究人员在每日四个时段检测了38位哺乳期父母的母乳样本,分析五种成分:皮质醇、褪黑激素、催产素、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A(IgA)。
研究结果中最显著的是母乳中褪黑激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变化规律。褪黑激素——人体自然分泌的促眠激素——在夜间泵取的母乳中浓度达到峰值;而皮质醇(可提升清醒度的激素)则在晨间泵取的母乳中浓度最高。
罗格斯大学生物化学与人类学微生物学教授、该研究合著者玛丽亚·格洛丽亚·多明格斯·贝洛博士指出:“母乳并非静态物质,它会随24小时周期变化。”她解释道,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分泌高峰也呈现相同规律——夜间褪黑激素达峰,清晨皮质醇达峰,因此母乳呈现类似模式符合生理逻辑。
多明格斯·贝洛博士希望父母了解的核心信息是:“对哺乳父母而言,关键在于母乳不仅提供营养,还传递定时生物信号,可能帮助引导婴儿的昼夜节律、免疫编程及发育进程。”
《茁壮成长,妈妈!产后终极指南》作者、家庭医学与骨科神经肌肉医学认证医师劳伦·戴维斯博士强调,这并非首次揭示母乳成分的昼夜差异。“先前研究已证实昼夜节律变化:晨间母乳皮质醇含量更高,晚间则富含褪黑激素,二者均可能引导婴儿发育中的生物节律。”她指出,“这项新数据的亮点在于进一步验证了直接哺乳不仅传递热量,还传输包括微生物群在内的其他信号。”
泵奶父母是否需要调整喂养流程?
若您是泵奶父母,阅读此类研究后可能产生疑问:是否需根据研究结果改变泵奶或喂养习惯?例如,喂食晨间泵取的母乳会让婴儿更清醒吗?夜间泵取的母乳是否会导致嗜睡?是否需要按泵奶时间标注母乳?
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佩迪亚特里克斯医疗集团喂养、营养与婴儿发育主任、新生儿医学认证医师珍妮尔·费里博士指出,该研究虽分析了母乳微生物学,但未测试不同激素浓度母乳对婴儿的实际影响。“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确认这些变化是否对婴儿产生临床意义(例如,母乳褪黑激素波动是否影响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因此,她认为此项研究不足以改变现有泵奶和喂养建议:“目前缺乏足够证据推荐调整泵奶流程。”
戴维斯博士补充说明,理论上若婴儿晨间摄入高褪黑激素母乳可能更嗜睡,夜间摄入高皮质醇母乳则可能更清醒。这或许会干扰婴儿的昼夜节律(睡眠-觉醒周期),但尚未得到证实。
“若条件允许,夜间提供夜间泵取的母乳、白天提供晨间母乳,可能有助于维持昼夜节律信号。”戴维斯博士表示。然而她特别强调,这并非泵奶父母必须执行的要求。
“在产后本已繁忙的阶段,更重要的是以任何形式提供母乳喂养。”她着重指出,“若分装母乳增加压力则得不偿失;若感觉可行,用胶带和记号笔简单标注使用时间即可。”
给泵奶父母的建议
若您能轻松操作,可尝试将泵取的母乳标注为“晨间奶”或“晚间奶”,并尽量按时间对应喂养。但请谨记:这是完全可选的做法,并非强制要求。
专家普遍建议简化泵奶和喂养流程,毕竟为宝宝泵取、储存和喂食母乳本就是艰巨任务。以下是戴维斯博士的具体建议:
避免新生儿期过度囤积冷冻母乳
“专注满足宝宝即时需求,您会感觉更好、并发症更少且体验更佳。”戴维斯博士建议,“尽管许多父母选择额外泵奶冷冻以备返岗或应急,但这对恢复中的身体负担过重。建议仅冷冻数日份量以备不时之需,无需囤积数周库存。”
保持母乳流转更新
新鲜母乳对宝宝最为健康,多数父母可在工作日泵奶并于次日喂食。“冷藏母乳请在三至四天内喂完,仅冷冻超出需求的余量。”戴维斯博士推荐。
重视支持体系
充足营养、充分补水及适时休息,均有助于维持奶量与奶质。
摆脱负罪感
“在工作场所或高压环境下泵奶本身就是巨大成就,”戴维斯博士强调,“宝宝最受益于身心投入且情绪稳定的父母,而非追求完美喂养标准的焦虑父母。”
核心结论
总体而言,这项新研究有力证明母乳是动态变化的活体营养,能精准适应宝宝需求——无论您选择泵奶、亲喂或混合喂养。
但戴维斯博士特别警示:此类研究不应成为父母产生更多负罪感、压力或焦虑的理由。“无论您以何种方式提供母乳,它都是宝宝的强效良药。无论是两周、两年抑或更久,您的宝宝都将从中获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