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损伤Head injury - Wikipedia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en.wikipedia.org美国 - 英语2025-09-10 21:14:3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90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头部损伤的医学定义、分类体系、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涵盖流行病学数据、病理机制和预后评估等专业领域。内容包含创伤性脑损伤的分级标准、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等前沿医学知识,全文共计引用42项权威医学文献作为学术支撑。
头部损伤创伤性脑损伤颅脑损伤颅内出血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后评估远期并发症神经解剖-功能关系
头部损伤

医学定义

头部损伤指对颅骨或脑组织造成创伤的各类损伤,医学文献中常与创伤性脑损伤(TBI)概念互换使用。该病症涵盖范围广泛,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撞击及暴力袭击等。美国每年新增病例达170万例,约3%致死。成年人因跌倒、交通事故等常见,儿童则多由意外跌落或故意伤害导致住院。

与骨折等显性创伤不同,头部损伤可能呈现隐匿性特征。开放性颅脑损伤表现为颅骨破裂伴脑组织接触,常伴随颅内出血。典型神经症状包括嗜睡、行为异常、意识丧失、呕吐、剧烈头痛、瞳孔不对称及运动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损伤后遗症(如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可能在数十年后显现。

分类体系

颅脑损伤

  • 闭合性损伤:硬脑膜完整,颅骨可能骨折
  • 穿透性损伤:物体穿透颅骨破坏硬脑膜
  • 脑损伤
  • 弥漫性(广泛区域)
  • 局灶性(特定区域)

颅内出血类型

  • 硬膜外血肿(EDH):颅骨与硬脑膜间出血,CT呈双凸透镜形
  • 硬膜下血肿(SDH):硬脑膜与蛛网膜间出血,CT呈新月形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池区域出血
  • 脑实质出血:脑组织内出血
  • 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常见

临床特征

损伤机制

  • 对冲伤:撞击点对侧脑组织因脑组织惯性位移造成损伤
  • 传导伤: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鼻漏/耳漏)
  • Battle征:乳突皮下淤血提示颅底骨折

神经功能障碍定位

  • 韦尼克区损伤:出现命名障碍、新造词及理解困难
  • 布罗卡区损伤:导致语法缺失、言语失真
  • 梭状回损伤:面孔识别障碍(prosopagnosia)
  • 杏仁核损伤:恐惧反应减弱

诊断标准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伤情分级 GCS评分
重型 3-8分
中型 9-12分
轻型 13-15分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首选检查,可显示颅骨骨折、脑出血
  • MRI:对脑干、小脑等区域细微损伤更敏感
  • 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轴索损伤

治疗原则

急性期处理

  •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增加出血风险)
  • 控制颅内压:包括镇静、脑脊液分流
  • 手术干预:减压开颅术(儿科患者有效率65%)

临床决策工具

  • 加拿大CT头颅规则
  • PECARN儿科创伤算法
  • 新奥尔良头伤规则

预后评估

影响因素

  • 初始GCS评分
  • 出血部位及体积
  • 年龄因素(0-14岁及65+高危)

远期并发症

  • 癫痫发作
  • 慢性头痛
  • 神经认知功能下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历史沿革

1848年菲尼亚斯·盖奇案例首次揭示前额叶损伤对人格行为的影响。保罗·布罗卡通过1861年病例证实语言优势半球理论,卡尔·韦尼克1874年发现感觉性语言中枢。这些里程碑研究奠定了神经解剖-功能关系的理论基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