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博格胺治疗与创伤性脑损伤退伍军人脑节律变化及精神改善相关Ibogaine treatment linked to changes in brain rhythms and psychiatric improvements in veteran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创新药物 / 来源:www.msn.com美国 - 英语2025-09-06 21:46:0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25字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镁-伊博格胺单次治疗可显著改善创伤性脑损伤退伍军人的认知功能、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其疗效与脑电波节律改变(theta/beta功率比提升及α波频率减缓)及神经复杂性降低密切相关。研究通过高密度脑电图首次揭示该物质对人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机制,为开发快速起效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伊博格胺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精神症状脑节律变化认知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脑功能重组治疗方案医学监督
伊博格胺治疗与创伤性脑损伤退伍军人脑节律变化及精神改善相关

《自然-心理健康》发表的新研究表明,迷幻化合物伊博格胺可能通过改变脑活动模式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在针对美军特种作战部队退伍军人的临床观察中,镁-伊博格胺疗法被发现可调节皮层振荡和神经复杂性,这种神经生理学变化与认知功能提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焦虑症症状缓解显著相关。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伊博格胺在人体内的神经作用机制。

伊博格胺是从非洲热带灌木依波加(Tabernanthe iboga)根皮中提取的致幻生物碱。除传统宗教仪式用途外,近年研究发现其对物质使用障碍具有治疗潜力。本次研究重点关注该物质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相关神经精神症状的改善作用,包括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与裸盖菇素或LSD等经典致幻剂不同,伊博格胺具有独特的"致梦"效应——使用者常经历沉浸式的梦境状态并伴随长时间的自我反思。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36小时,药理机制涉及血清素和多巴胺转运体、阿片受体及NMDA系统等多重神经靶点。此前关于其对人脑功能的直接影响研究极为有限。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对30名具有多次战斗相关TBI史的退伍军人开展前瞻性研究。参与者在停用干扰药物后赴墨西哥医疗中心接受口服伊博格胺联合静脉注射硫酸镁治疗(镁-伊博格胺方案)。研究采用高密度脑电图(EEG)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5天及1个月后的脑电活动变化。

研究发现,伊博格胺治疗显著改变了脑电波节律特征:theta波(4-8Hz)和α波(8-13Hz)功率增强,beta(13-30Hz)和gamma(30-50Hz)波功率减弱,导致theta/beta功率比显著升高。这种神经节律模式变化与执行功能改善呈正相关,特别是认知抑制能力的提升。同时,后部脑区α波主频减缓效应持续至治疗后一个月,该改变与PTSD警觉性症状缓解显著相关。

神经复杂性分析显示,Lempel-Ziv复杂度指标下降,表明脑电信号稳定性提高。这种神经信号的有序化改变与执行功能改善呈显著相关,基线复杂度越低的个体治疗后认知获益越明显。部分神经生理效应在治疗1个月后仍持续存在,提示伊博格胺可能诱发长期脑功能重组。

"单次治疗即引发PTSD、焦虑症和认知障碍的显著且持久改善,"首席研究员Lissemore博士表示,"脑电数据显示伊博格胺使脑活动转向更缓慢、稳定的节律模式,这种改变可能帮助大脑建立更稳定的应激反应状态,这对TBI和PTSD康复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基线时α波主频和神经复杂度较低的个体治疗反应更佳,提示治疗前的EEG特征可能具有疗效预测价值。已有研究表明theta波活动增强与神经可塑性和长期学习能力相关,本研究观察到的theta功率提升可能反映了大脑可塑性增强的特殊状态。

尽管结果令人鼓舞,但研究存在明显局限:非随机对照设计、无安慰剂对照组、样本特异性(仅限男性特种部队成员)等问题。研究团队强调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结果,但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伊博格胺的人脑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尚不能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但这项研究为治疗传统疗法无效的复杂TBI症状提供了新路径,"Lissemore博士补充道,"研究结果应鼓励医学界开展更深入的临床研究,但在获得充分安全性验证前,伊博格胺必须严格限定在医学监督环境下使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