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挑战如何影响肠道健康并加剧肥胖风险How social challenges shape gut health and drive obesity risk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www.news-medical.net美国 - 英语2025-09-08 13:26:2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36字
美国肥胖率持续攀升,研究揭示社会压力、贫困等社会因素通过改变脑-肠微生物组信号通路,影响饮食选择和代谢功能,形成难以控制的肥胖循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建议需采取个人健康管理和系统性政策改革双轨策略应对。
肠道健康肥胖风险社会挑战脑-肠微生物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饮食模式炎症反应自控力应对策略健康干预措施
社会挑战如何影响肠道健康并加剧肥胖风险

伴随美国肥胖率以惊人速度增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科学中心的最新研究揭示:饮食与运动并非肥胖问题的唯一驱动因素。社会压力、生活困境等环境因素会重塑个体肠道菌群与大脑功能,导致体重更难维持。

发表于《临床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的研究指出,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医疗资源获取、社区劣势、歧视经历、童年逆境以及孤独隔离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是肥胖发生与恶化的核心推手。目前约40%美国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年医疗支出达1730亿美元,且2000-2020年间肥胖相关癌症死亡率激增三倍。

由阿帕娜·丘奇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脑-肠微生物组作为环境影响与肥胖风险之间的生物桥梁,通过分泌食欲刺激激素、炎症标志物及神经活性代谢物等信号分子,影响个体的进食决策、进食频率、食量控制、食物偏好、代谢功能和运动习惯。丘奇博士指出:"要扭转肥胖流行趋势,既要提供个性化医疗照护,更需通过系统性政策改革解决贫困社区食品荒漠、结构性种族歧视等根本问题。"

研究特别强调,低社会经济地位往往限制健康素养,迫使人群依赖廉价高热量加工食品。在资源匮乏社区,慢性压力、暴力暴露与结构性种族主义形成叠加效应,破坏调节食欲与决策的大脑网络,导致不健康饮食模式与体重增加。此外,不良饮食会改变大脑结构,降低灰质体积,同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炎症反应,削弱自控力,形成情绪化进食与超加工食品依赖的恶性循环。

丘奇博士警告:"社会压力(包括种族歧视压力)和社交隔离同样会改变脑通路与肠道微生物,促进炎症并损害自控力。"数据显示,社区劣势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有害菌群增加密切相关,这些变化进一步削弱代谢功能,提升肥胖及相关疾病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在胎儿期和童年早期就已启动,为终身肥胖易感性埋下伏笔。

在应对策略方面,研究建议个人层面可采取预算内营养食品选择、建立社交支持网络、进行自然接触与书写等减压活动;医疗系统则需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评估纳入诊疗常规,并开发兼顾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古德曼-卢斯金微生物组中心专家强调:"理解这些复杂影响机制后,我们就能设计出真正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帮助个体掌握健康主动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