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ie Pelc
2025年9月5日 北京时间上午10:46
Jonathan Knowles/Getty Images
本文最初发表于《今日医学新闻》
- 自20世纪初起,人们便开始使用阿斯巴甜、糖精和木糖醇等低热量甜味剂
- 过去研究显示甜味剂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包括认知障碍
- 最新研究证实使用甜味剂与认知衰退存在相关性
人工甜味剂已有百年使用历史。首个合成甜味剂糖精早在20世纪初就已上市。
自1970年代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六类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包括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以及糖醇类如木糖醇、赤藓糖醇,和植物提取物如甜菊糖苷及罗汉果苷。
既有研究证实甜味剂具有一定益处,包括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波动,以及预防龋齿。
然而多项研究也揭示了潜在健康风险。甜味剂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且与心脏病中风、代谢综合征、肥胖、偏头痛及癌症等疾病相关。
近期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首次证实甜味剂使用与认知衰退的显著关联。
七种甜味剂专项研究
本研究在巴西招募12000名中位年龄52岁的成人受试者,通过平均8年的追踪发现,每日甜味剂摄入量最高组(平均191毫克)的认知衰退速度较最低组(平均20毫克)加快62%。
研究人员聚焦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K、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塔格糖等七种甜味剂。
巴西圣保罗大学老年病学副教授Claudia Kimie Suemoto博士指出:"既往研究已证实人工甜味剂与2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关联,但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未明确。我们的ELSA-巴西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摄入越多,认知衰退越快,而无糖超加工食品多含人工甜味剂。"
每日191毫克引发62%衰退加速
研究数据显示,高摄入组认知衰退速度比低摄入组快62%,相当于认知老化进程加快1.6年。
Suemoto博士强调:"这种关联在60岁以下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60岁以下组的关联强度超出预期,这提示中年阶段的甜味剂暴露可能对脑健康产生长期影响,而中年正是脑健康轨迹形成的关键期。"
机制研究尚待深入
新泽西记忆障碍健康中心专家Kamal Wagle医生指出:"该研究显示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特定甜味剂如何影响脑细胞或血管健康?为何在年轻群体和糖尿病患者中效应更显著?尤其是塔格糖未呈现关联,这种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减少摄入实用指南
注册营养师Monique Richard建议:
- 开展甜味剂审计:检查常购食品标签中的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成分
- 逐步减量法:用4-8周逐步减少25%-50%的甜味剂摄入
- 苹果味觉测试:用天然苹果测试味觉敏感度,重新训练对自然甜味的感知
- 风味替代法:使用香草、肉桂、姜黄等天然香料提升食物风味
- 天然糖替代:蜂蜜、枫糖浆等天然糖分适量使用
Richard强调:"无需恐惧,但可通过过滤'超甜'和合成添加剂来改善身心整体健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