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5日至7日于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美国卒中协会国际卒中会议上,一项引人注目的医学研究成果公布。日本大阪国立脑血管和心血管中心神经内科的Shuichi Tonomura博士作为主要作者,带领团队揭示了口腔和肠道细菌与中风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项研究为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视角,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细菌与中风的潜在关联
此前的研究中,Tonomura博士团队就已经发现,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与脑内出血的风险较高有关。而在此次研究中,他们聚焦于一种常见的口腔和胃肠道细菌——咽峡炎链球菌。这种细菌在中风患者的肠道中更为丰富,且与较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Tonomura博士表示,未来或许能通过检测这种有害细菌来计算中风风险,并通过靶向特定的有害口腔细菌来预防中风。
研究方法:严谨探索细菌奥秘
本次研究选取了25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0岁,其中40%为女性,且全部为日本人。这250人分为两组,200名是近期发生中风(包括出血性和血栓性中风)的患者,另外50名是年龄相近但没有中风病史、正在接受常规体检的对照组人员,对照组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等其他医疗问题。中风患者在日本最大的中风中心——大阪国立脑血管和心血管中心接受治疗,对照组则是正在进行的Suita研究的参与者,该研究旨在调查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了中风患者和对照组的唾液和粪便样本,以此来分析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并且在之后的两年随访期内,密切观察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和新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细菌对中风风险的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肠道中的咽峡炎链球菌独立地使中风的风险增加了20%。而在控制了血管危险因素后,Anaerostipes hadrus(一种与有益效果相关的肠道细菌)使中风风险降低了18%,Bacteroides plebeius(一种在日本人群中常见的肠道细菌)使风险降低了14%。
在两年的随访期间,肠道中有咽峡炎链球菌的中风幸存者,其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更高。相比之下,肠道中有Anaerostipes hadrus和Bacteroides plebeius的中风幸存者,与对照组一样,死亡和不良结局的风险并未增加。
新治疗方法或药物:检测与靶向预防
咽峡炎链球菌与中风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中风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检测口腔和肠道中的咽峡炎链球菌水平,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中风风险。
同时,研究也探讨了通过靶向这些特定的有害口腔细菌来预防中风的可能性。例如,减少糖摄入可以降低口腔中细菌产生酸的机会,从而减少对牙齿珐琅质的破坏,也有助于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使用针对这些细菌的牙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有害细菌的数量。
实际应用案例和个人体验分享
有一位中风患者李先生,在中风后接受了口腔和肠道细菌检测,发现其肠道中的咽峡炎链球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先生开始改善口腔卫生,每天认真刷牙、使用抗菌牙膏,并且减少了糖的摄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次检测发现咽峡炎链球菌水平有所下降,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复发中风的风险也有所降低。
还有张女士,她本身有中风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在了解到这项研究后,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定期洗牙。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变好了,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比例有所增加,中风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科普章节
专业术语解释
- 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是一种常见于口腔和胃肠道的细菌,在中风患者肠道中更为丰富,与较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
- 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导致蛀牙的细菌之一,此前研究发现它与脑内出血的风险较高有关。
- Anaerostipes hadrus:一种与有益效果相关的肠道细菌,能降低中风风险。
- Bacteroides plebeius:一种在日本人群中常见的肠道细菌,也具有降低中风风险的作用。
- 肠道微生物群:每个人肠道中存在的数万亿细菌的统称,大多数细菌对身体有积极影响,协助正常的生理过程,如消化。
- 口腔微生物群:口腔中存在的细菌群落。
原理和机制
咽峡炎链球菌可能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健康,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当口腔卫生不佳时,有害细菌滋生,可能引发口腔炎症,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问题,进而增加中风的可能性。所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