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太阳报报道,医生警告称某些常见如厕习惯可能引发严重健康后果,建议采取健康替代方案——包括设定五分钟计时器。
良好如厕习惯有助于避免痔疮等疼痛刺激性病症。拥有130万粉丝的胃肠病学家索拉布·塞西医生在Instagram上分享其如厕建议,该视频已获48.5万次观看。塞西医生以在社交媒体分享肠道健康提示闻名。
首要警告:切勿用力排便。医生指出,用力可能导致痔疮、肛裂甚至直肠脱垂。痔疮又称痔,是肛门内外的肿块,常自行消退,但可能引发便后鲜红出血、肛门瘙痒、排便后仍有便意感及内裤黏液。肛裂指肛门处小撕裂,排便时剧痛;直肠脱垂则是肠道下端滑出肛门。
塞西医生建议专注深呼吸而非强行排便。第二项提示:如厕时勿刷手机。这位加州医生解释:"额外久坐会增加直肠静脉压力,提升痔疮风险",建议如厕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最新研究显示,如厕刷智能手机者患痔疮概率高出46%。严重痔疮感染可能引发脓肿乃至危及生命的败血症。
第三项提示:切勿忽视便意。医生强调:"憋便无益,反而导致大便变硬、便秘加重。应训练肠道及时响应便意"。长期便秘可能导致粪便嵌塞——大便在大肠末端堆积。极端情况下,痔疮引发的严重感染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健康如厕指南
健康如厕习惯对预防消化问题及减少感染传播至关重要。
膀胱习惯
• 响应便意:仅在膀胱充盈时如厕,避免"以防万一"的频繁排尿
• 确保排空:匆忙易致膀胱未完全排空,增加感染风险
• 控制饮水:足量饮水维护膀胱健康,但忌过量
• 正确姿势:女性应坐稳马桶而非悬空
肠道习惯
• 及时响应:感到便意立即行动
• 标准姿势:背部挺直前倾,脚踩脚凳使膝盖高于髋部
• 避免用力:切勿屏息施压,应放松肛门肌肉助便排出
• 倾听身体:建立规律作息同时关注生理信号
饮食与生活方式
• 高纤维饮食:水果蔬菜全谷物使大便柔软易排
• 充分补水:足量饮水助消化防便秘
• 保持运动:规律锻炼促进肠道蠕动与消化健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