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理压力十分普遍。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报告高压力水平,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慢性压力影响日常生活。新兴证据表明,慢性压力不仅严重损害心理健康,还会从各个层面破坏胃肠道功能,甚至影响到微生物组层面。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胃肠病学家、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胃肠病学结果研究主任阿斯玛·肖卡特博士(Aasma Shaukat, MD, MPH)在接受《Medscape医学新闻》采访时指出:“慢性压力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组成,本质上使我们趋向失衡或菌群失调。这意味着我们认为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平衡会被削弱,而有害菌群则会增殖。”
什么科学告诉我们?
过去五年发表的多项研究将慢性压力与微生物组组成的细微但可复现的变化联系起来。
一项针对新冠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研究显示,大流行与显著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相关,同时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且这种失调持续至少半年。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的肠道α多样性较低,表明微生物组的恢复力和多样性不足,这种状态常与菌群失调及多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一项针对健康成年人的双队列研究发现,报告低压力水平者α多样性更高。研究还揭示压力与大肠杆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水平升高相关,其过度生长已被证实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此外,2023年一项针对人类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得出结论:压力与特定菌属的变化相关——即肠道健康菌属Lachnospira/Lachnospiraceae和Phascolarctobacterium减少,这些菌属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可支持肠道内膜健康并调节免疫系统。
特定生命阶段的压力似乎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例如,在产后妇女研究中,育儿压力风险较高的女性在香农多样性指数上表现出较低的α多样性。
涉及母婴配对的研究将逆境(如母亲童年期遭受虐待、产前焦虑及儿童早期生活困难)与2岁幼儿的独特微生物组特征联系起来,支持了与社会情绪结果相关的压力-微生物组通路。
新兴证据还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存在关联。最近一项系统性综述发现,PTSD患者与未患PTSD的创伤暴露对照组之间,肠道微生物分类群存在差异。另有一项分析指出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对PTSD发展具有潜在因果影响。
背后的作用机制
肖卡特向《Medscape医学新闻》解释,压力会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的产生,后者控制焦虑、情绪、睡眠及大脑多项功能。“但血清素也能穿过血脑屏障,实际上肠道的血清素受体比大脑更多,因此血清素失衡可能通过神经递质信号影响肠道微生物组。”
她指出,压力还会影响睡眠,而睡眠本身对肠道细菌具有调节作用。“压力还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使肠道屏障易受细菌毒素侵袭,这些毒素可穿透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炎症。”
对患者护理的启示
肖卡特表示,肠-脑-微生物组轴仍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我们对此了解日益深入,但微生物群落极其多样,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其机制。”
在此期间,临床医生能向患者提供建议吗?肖卡特强调,除管理压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外,患者可改善饮食。“我们建议患者增加肠道友好型食物摄入,这些食物能选择性地促进对我们有益的细菌群落生长。”这包括发酵食品、酸奶、泡菜、奇亚籽、康普茶、腌制蔬菜和全谷物。
一项针对健康成年人的近期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心理益生菌饮食”(高益生元和发酵食品饮食)与感知压力降低及微生物组成的微妙有益变化相关。肖卡特指出:“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并可能减轻压力的部分影响。”
她建议:“在经历压力情境或试图缓解压力及其引发的焦虑和抑郁时,均衡饮食是我们都应考虑并优先重视的事项。”肖卡特还鼓励患者进行规律体育活动,这有助于调节肠道蠕动,从而有益于肠道微生物组。运动还能提升情绪并缓解压力。
“均衡的地中海饮食和规律活动确实是肠道健康的秘诀,”肖卡特说。患者可能被药店里琳琅满目的益生菌补充剂所吸引,但她表示“益生菌补充剂的证据并不充分。从饮食来源获取的益处远超过药丸所能提供的。”
肖卡特披露无相关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