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细菌通过肠脑轴与帕金森病相关联Oral bacteria linked to Parkinson's via the gut-brain axis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medicalxpress.com韩国 - 英语2025-09-24 02:49:1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16字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口腔细菌变形链球菌在肠道定植后产生的代谢物咪唑丙酸可通过肠脑轴进入全身循环并抵达大脑,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和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小鼠实验证实该过程依赖mTORC1信号通路激活,使用抑制剂可显著减轻神经炎症、神经元退化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为通过调节口腔-肠道微生物组开发帕金森病新疗法提供了关键机制依据,有望开辟非传统药物治疗方向,对全球约1-2%的65岁以上高发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口腔细菌帕金森病肠道微生物组变形链球菌尿刊酸还原酶咪唑丙酸多巴胺能神经元mTORC1治疗策略健康
口腔细菌通过肠脑轴与帕金森病相关联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确凿证据,表明口腔细菌一旦在肠道定植,便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元并潜在触发帕金森病。

由浦项科技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命科学系高阿拉(Ara Koh)教授和博士生朴炫智(Hyunji Park)领导的研究团队,联合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医学院李允钟(Yunjong Lee)教授和博士生千智元(Jiwon Cheon),以及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医学院金汉俊(Han-Joon Kim)教授,共同开展了此项研究。

他们揭示了肠道内口腔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如何触发帕金森病发展的机制。相关发现已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神经系统疾病,特征为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它影响全球约1–2%的65岁以上人群,是最常见的年龄相关脑部疾病之一。尽管先前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健康人不同,但具体微生物和代谢物一直不明确。

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一种导致龋齿(dental caries)的常见口腔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

更重要的是,变形链球菌产生尿刊酸还原酶(urocanate reductase, UrdA)及其代谢物咪唑丙酸(imidazole propionate, ImP),这两种物质在患者的肠道和血液中水平升高。咪唑丙酸似乎能够进入全身循环,到达大脑,并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损失。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将变形链球菌引入肠道或改造大肠杆菌以表达UrdA。

结果,小鼠血液和脑组织(brain tissue)中咪唑丙酸水平升高,并出现帕金森病症状的典型特征: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神经炎症加剧、运动功能(motor function)受损以及作为疾病进展核心的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聚集增加。

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效应依赖于信号蛋白复合物mTORC1的激活。用mTORC1抑制剂治疗小鼠显著减少了神经炎症、神经元损失、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运动功能障碍。

这表明,靶向口腔–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ta)及其代谢物可能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高阿拉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口腔微生物在肠道如何影响大脑并促进帕金森病发展的机制性理解。”

“这突显了将肠道微生物组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为帕金森病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