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支持心脏瓣膜疾病更新型微创治疗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发布的心脏瓣膜疾病(VHD)诊疗指南包含多项关键更新,重点强调经导管治疗、外科微创方案、性别特异性考量及多学科心脏团队协作。伯尔尼大学医院介入心脏病专家、ESC指南主席法比安·普拉茨博士指出,自2021年上版指南发布以来,多项重要新研究尤其是针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相继问世。
未参与指南编写的罗格斯大学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教授帕尔特·森古普塔博士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这些更新共同印证了三大趋势:基于病理机制的早期干预、先进影像技术的深度整合,以及依赖专家心脏团队决策以优化患者预后。"该指南由欧洲心血管-胸外科协会联合制定,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并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公布。
核心更新
普拉茨认为,2025版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是扩大经导管疗法及微创外科方案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指南,对于经心脏团队评估不宜手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临床医生可考虑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该方案亦适用于因手术并发症风险升高而被评估为高风险的有症状或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以及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于经药物治疗优化后仍不宜手术的症状性重度心房源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现可纳入治疗选项考量。
以上三项均为IIb类推荐。另一项新增IIb类推荐指出,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对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可考虑微创二尖瓣手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加速康复。此外,IIa类推荐建议:对于预期寿命较长且无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应考虑植入机械心脏瓣膜。
普拉茨补充指出,指南新增了针对女性患者的性别特异性诊疗章节,涵盖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管理;同时新增癌症合并症患者、高剂量放射治疗后遗症患者,以及多瓣膜病变或因瓣膜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方案。
重要修订
更新版指南对2021版进行了数十处修订。普拉茨强调,最显著修订包括:对无症状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早期治疗的高级别推荐,以及将TAVI适用年龄从75岁下调至70岁。
普拉茨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基于近期使用修复与置换技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经导管三尖瓣治疗的证据等级已从IIb类C级提升至IIa类A级,证实该方案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右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住院率。"
未参与指南编写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心脏瓣膜病中心主任艾伦·扎贾里亚斯博士指出,另一重要修订是强调心脏团队应对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治疗获益人群。
个体化治疗路径
普拉茨表示,新指南将推动以患者目标与偏好为核心的个体化机制导向治疗,"复杂疾病患者应转诊至具备专项技术及丰富外科与微创治疗选项经验的医疗中心。"
森古普塔补充指出,指南着重强调提高认知度、加强公众与医学教育、开发简化诊断工具、降低治疗成本及扩大循证治疗可及性等关键策略。他表示:"这种认知不仅验证了瓣膜病管理需更公平的路径,也为创新技术整合创造机遇。"
森古普塔特别提及可能具有变革性的新技术:"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心电图及床旁超声的结合,在早期检测与风险分层方面前景广阔,将助力我们在亚临床阶段识别瓣膜病并精准干预,推动心血管诊疗向精准医学发展。"
与美国指南的差异
扎贾里亚斯对比了本指南与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瓣膜病指南的核心差异,包括:
- 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提供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的I类推荐
- 提升主动脉瓣反流TAVI治疗的推荐等级
- 要求对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进行多学科评估
- 新增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管理建议
"这些修订均基于最新临床试验证据。"扎贾里亚斯表示,"ACC/AHA瓣膜指南即将更新,敬请关注。"
普拉茨声明曾获雅培血管、爱德华生命科学等企业差旅资助及研究经费;森古普塔无利益冲突声明;扎贾里亚斯担任安泰里斯、爱德华生命科学及美敦力顾问。布莱恩·埃利斯系弗吉尼亚西南部自由撰稿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