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料到糖西方化饮食重塑移民肠道微生物组From spice to sugar: westernized diets reshaping immigrant gut microbiomes - Castanet.net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castanet.net加拿大 - 英语2025-09-23 03:33:1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06字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主导的国际研究发现,印度裔加拿大人的饮食西化导致肠道微生物组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普雷沃菌等有益菌减少、西方化菌群特征增加,这可能是南亚移民在加拿大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比印度高六倍以上的重要原因。研究通过对比印度本土居民、印度移民及加拿大白人群体的粪便样本和饮食数据,证实超加工食品占比超60%的日均热量摄入与纤维摄入量骤降是主要驱动因素,警示印度本土饮食西化趋势将带来类似健康风险,呼吁制定文化适配的膳食指南以保护传统饮食的健康益处。
西方化饮食肠道微生物组印度裔加拿大人炎症性肠病慢性病预防超加工食品膳食纤维传统饮食健康风险膳食指南
从香料到糖西方化饮食重塑移民肠道微生物组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研究人员指出,印度裔加拿大人随着饮食西化,其肠道微生物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主导的国际研究发现,印度裔加拿大人(即在加拿大出生的印度裔)的肠道微生物组会随着饮食日益西化而发生重大转变。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变化可能解释为何在加拿大的南亚移民面临更高的炎症性肠病(IBD)风险。

"许多非欧洲人群在微生物组研究中代表性不足,"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理学硕士毕业生、该研究第一作者莉亚·多阿洛伊西奥表示,"通过研究印度裔加拿大移民,我们能更清楚了解肠道对饮食转变的响应速度,以及这对慢性病预防的影响。"

发表在《npj生物膜与微生物组》的研究,对比了来自印度和加拿大的170多名参与者的粪便样本和饮食数据,包括印度本土居民、第一代印度移民("印裔移民")、印度裔加拿大人、加拿大白人及欧洲移民对照组。

与印度本土居民相比,印度裔加拿大人和第一代印度移民均出现肠道微生物组和饮食模式的变化,但印度裔加拿大人的转变最为显著。研究显示,印度本土居民保持着与高纤维植物性饮食相关的肠道菌群,而印度裔加拿大人则呈现"过渡型"微生物组特征——有益普雷沃菌属减少,西方化肠道生态系统特征增强。

西方化与健康风险

全球范围内,印度移民在迁居后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幅最为显著。在加拿大,南亚人群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是印度的六倍以上。研究人员认为,饮食文化适应——即转向高糖高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远离富含纤维的传统饮食——是微生物组变化的主要推手。

"我们的研究表明,肠道不仅适应你居住的地点,更适应你摄入的食物,"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分校生物学教授、资深作者吉布森博士指出,"对印度裔加拿大人而言,这意味着微生物组处于传统与西方饮食的夹缝中,或许能解释为何尽管父母来自印度等大陆,但在加拿大出生者疾病风险仍会升高。"

研究发现

印度本土居民的肠道菌群富含普雷沃菌,这种细菌擅长分解复杂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而印裔移民和印度裔加拿大人则显示此类菌群减少,西方人群常见的布拉氏菌属和厌氧棍状菌属增加。饮食分析表明,印度裔加拿大人日均热量的60%以上来自超加工食品,印度本土居民仅占12%。纤维摄入量以印度最高,印度裔加拿大人最低。

吉布森博士强调:"印度本土居民需注意:坚持传统饮食模式至关重要。印度食品体系的快速工业化将导致西方化肠道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风险上升。事实上,近年印度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激增,这无疑与饮食西化加剧相关。"

西方饮食的全球影响

这些结果揭示了移民、全球化和食品环境如何塑造健康与长期疾病风险。研究人员强调,该发现不仅限于印度人群。随着全球饮食工业化进程加速,肠道微生物组正成为健康风险随移民和文化变迁传播的有力指标。

该项目由加拿大、印度、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面对日益流动的全球人口和持续工业化的饮食结构,研究团队呼吁制定更具文化适配性的膳食指南及面向移民的健康策略。

"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阿洛伊西奥补充道,"但在移民群体中快速显现的疾病风险,为我们精准识别致病因素提供了独特机会,也能支持社区保护具有防护作用的传统饮食文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