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长期以来被认为能触动我们的情感,但新研究表明它也可能帮助调节我们的身体。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压与音乐中可预测的短语结构同步性最强。这一发现表明,针对血压调节的音乐疗法有朝一日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的宝贵工具。
该研究由伦敦国王学院的钢琴家兼工程学教授伊莱恩·丘领导。她解释说,音乐与语言非常相似,都是基于模式和短语构建的。“这些表达结构常常引起听众共鸣,”她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可预测性更强的音乐短语结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大。”
该研究建立在早期工作基础上,早期研究显示呼吸和心率也受音乐短语影响。可预测的短语——那些遵循规律模式且持续时间与慢呼吸周期相当的短语——会产生更强的同步性。包含更多短语的较长曲目也具有更强的效果。
为测试这种联系,研究人员持续监测了92名参与者的血压,包括60名女性和32名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他们聆听了从30首曲目中选出的9首钢琴曲,这些曲目是由著名钢琴家录制的原始录音。
研究团队系统地改变了这些演奏的表现力,以研究速度、音量和乐句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血管反应。为确保一致性,音乐通过自动钢琴播放,在受控环境中重现现场演奏的体验。
研究人员发现,在30首曲目中,有25首的血压与音量的同步性比与速度的同步性更强。但最具影响力的是音乐短语的可预测性,它使听众能够预测音乐的变化。这种预测导致音乐与血压之间更强的同步性,可能改善身体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能力。
其中一首曲目尤为突出:英国钢琴家哈罗德·鲍尔演奏的弗朗茨·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小夜曲》。它具有最可预测的短语结构,并对血压同步性产生最大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效果可能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人类倾向:即一起按节奏移动和行动——例如划船者同步划桨或舞者随音乐保持节奏。预测节奏周期的开始和结束不仅有助于协调,还会影响生理节律。丘指出,音乐会触发大脑的奖赏系统,该系统也会被食物、性和药物激活,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与音乐同步感觉如此愉悦。
研究团队使用先进方法测量了“同步”(即音乐与生理之间的同步),确认观察到的效果并非随机。他们的结果表明,音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帮助调节心血管健康。
正如丘总结的那样,“这引发了设计音乐疗法以引发特定生物反应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有朝一日,音乐或许能帮助预防甚至延缓心脏病的进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