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PTX | Hear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slideshare.net蒙古 - 英语2025-09-05 21:34:16 - 阅读时长2分钟 - 810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定义、病因学与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分类标准、诊断流程及管理原则。重点涵盖心电图演变特征、心肌生物标志物应用、Killip分级体系及再灌注治疗策略,特别强调STEMI与NSTEMI的鉴别要点和治疗时机选择,同时包含蒙古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参考内容。(128字)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细胞坏死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心电图特征心功能评估治疗原则预后评估TIMI风险评分系统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现代心脏病学诊断与治疗》(2013版),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超过临界值将引发心肌坏死。

病理生理机制

9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他病因包括:

  • 冠状动脉炎
  • 心内膜炎来源的冠脉栓塞
  •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 可卡因诱导的冠脉痉挛

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诊:

  • 肌钙蛋白或CK-MB升高伴:
  • 胸痛症状
  • 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T段/T波变化)
  •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
  •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史
  • 尸检病理改变

心电图特征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 V2-V3导联ST段抬高≥2mm(男性)或≥1.5mm(女性)
  • 其他导联连续两个导联ST段抬高≥0.5mm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 水平或下斜型ST段压低≥0.5mm
  • T波倒置≥1mm

心功能评估

Killip分级系统

分级 临床特征
I级 无啰音,无S3奔马律
II级 肺部啰音范围≤1/3肺野或出现S3
III级 肺部啰音范围>1/3肺野
IV级 心源性休克(低血压伴灌注不足表现)

治疗原则

院前处理

  • 吗啡4-8mg静脉注射(总量≤20mg)
  • 鼻导管吸氧2-8L/min(SpO₂>90%)
  •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3-0.6mg(重复2次间隔5分钟)
  • 阿司匹林162-325mg嚼服

再灌注策略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STEMI首选
  • 溶栓治疗:当转运至医院时间>30分钟时启用

预后评估

TIMI风险评分系统(总分7分):

  • 低危:2-3分
  • 中危:4-5分
  • 高危:6-7分

参考文献:

  1. 《心脏病学》D.扎尔格勒、Ts.措尔蒙(2012)
  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指南》(2013)
  3. Joseph Loscalzo. Harrison心血管病学(第17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