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物标志物可识别常见认知疾病
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发现,通过联合检测脑脊液和血液中的两种生物标志物,可有效识别皮质下小血管疾病。这一突破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工具,同时为患者群体提供生活方式调整和降压治疗的可能性。
皮质下小血管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的第三大常见认知障碍。哥德堡大学神经生物学副教授、哥德堡轻度认知障碍研究项目负责人Petronella Kettunen作为本文第一作者指出:"此前我们缺乏该疾病的特异性标志物,无法通过脑脊液或血液样本进行快速诊断。现在我们首次找到了可靠的检测方法,这将帮助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在纳入170名受试者(含对照组)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检测了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
- 血管损伤标志物(基于脑脊液与血液中白蛋白比例)在患者组显著升高
- 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片段浓度在患者组明显降低
精确诊断助力临床研究
Kettunen解释:"当我们联合使用这两个标志物时,区分皮质下小血管疾病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患者的准确率显著提升。" 这一发现对新药临床试验具有重要意义——精准的患者分组可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她强调:"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必须确保所有受试者确实患病,否则会严重影响疗效评估。"
疾病特征对比
- 阿尔茨海默病:渐进性发展,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因负责记忆功能的脑区逐步退化
- 皮质下小血管疾病:影响大脑皮质下深部血管,症状表现为突发性格改变、思维迟钝,记忆衰退相对延迟
- 疾病关联性:该病常与高血压相关,患者多伴有脑白质微小梗死和血管损伤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诊断、评估与疾病监测》。研究团队表示,这种标志物组合检测方法有望在近期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全球超过5500万痴呆症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服务。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