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后无复发患者停用抗凝药安全性获证实Stopping Anticoagulant Safe After Afib Ablation Without Recurrence | MedPage Today

心脑血管 / 来源:www.medpagetoday.com韩国 - 英语2025-09-03 19:13:3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22字
ALONE-AF试验最新研究显示,接受房颤消融术后1年无复发且中等出血风险的患者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主要出血事件(0.3% vs 2.2%),同时保持卒中风险稳定。该研究为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提供了重要临床依据,但研究者仍建议高卒中风险患者继续抗凝治疗。
房颤消融术停用抗凝药安全性临床结局卒中重大出血房颤复发出血高风险人群知情讨论高危卒中患者
房颤消融术后无复发患者停用抗凝药安全性获证实

MADRID --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随机ALONE-AF试验结果,接受房颤(AF)消融术后成功治疗且无复发记录的患者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延世大学医学院的Boyoung Joung医学博士报告称,在2年主要复合终点(卒中、系统性栓塞和重大出血)评估中,停用口服抗凝药物组仅出现1例事件(0.3%),而持续治疗组发生8例事件(2.2%)(P=0.02)。该研究同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两组间缺血性卒中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绝对差值-0.5个百分点,95%CI -1.6至0.6),但重大出血事件存在显著差异(绝对差值-1.4个百分点,95%CI -2.6至-0.2),停药组表现更优。

研究团队指出,对于消融术后1年左心房功能良好、卒中风险中等且出血风险较高的房颤患者,可考虑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dward P. Gerstenfeld医学博士和Xiang Wen Lee医学博士在同期述评中强调,现有共识建议即使无房颤复发证据,高危患者仍应持续抗凝,主要基于复发风险考量。但许多患者因希望从事山地骑行等高风险活动,或担忧出血风险而倾向停药。

研究者强调,应通过客观监测(而非单纯症状观察)确认消融术后房颤消失,试验采用每6个月1-3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合症状触发评估。对于卒中风险中等患者(男性CHA2DS2-VASc评分1-2分,女性2-3分),建议进行权衡利弊的知情讨论。研究显示若患者有此需求,停药策略或可提供临床获益,尤其出血高风险人群。但对高危卒中患者(评分>3分或既往卒中史),建议继续抗凝直至更多数据出现。

该试验纳入韩国18家医院完成导管消融且术后1年无症状及房颤证据的840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女性24.9%,67.6%为阵发性房颤。受试者卒中风险中等至高(男性CHA2DS2-VASc评分≥1,女性≥2,平均2.1),随机分为停药组和持续用药组。随访发现约10%患者在随机化后中位时间1年出现房颤复发。

从停药获益的亚组包括:65岁以上、男性、无心力衰竭/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合并症者,以及HAS-BLED评分>2分的高出血风险人群。

研究局限性包括开放标签设计可能影响患者就医行为(抗凝组可能更主动就医出血事件),排除80岁以上高龄人群,以及东亚裔受试者为主的群体特征可能导致结果外推性受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