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Acute basophilic leukaemia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H7MR1

核心定义

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的综合解析


一、组织病理学详细特征

  1. 显微镜下核心表现

    • 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比≥20%,细胞中等大小,核圆或椭圆,染色质疏松,核仁显著(1-3个)。
    • 胞质特征:嗜碱性,含粗大嗜碱性颗粒,成熟嗜碱粒细胞罕见。
    • 红系异常:红系前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如核形异常或胞质不成熟)。
    • 骨髓活检:原始细胞弥漫增生,细胞密度高,正常造血成分显著减少。
  2. 免疫组化特征

    • 关键标记物
      • 阳性表达:CD13、CD33、CD123、CD11b、CD203c,部分表达CD34和HLA-DR。
      • 阴性表达:CD117(c-Kit)、MPO(髓过氧化物酶)、CD3、CD19(排除淋巴系来源)。
    • 特殊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酸性磷酸酶(ACP)弥漫阳性,PAS可呈块状阳性,MPO、苏丹黑B(SBB)阴性。
  3. 分子病理特征

    • 遗传学异常:无特异性改变,可能涉及染色体12p缺失、6q22缺失。
    • 与CML相关:部分病例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而来,携带t(9;22)(q34;q11)(Ph染色体)。
  4. 鉴别诊断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他亚型:通过免疫表型(如MPO阴性)和颗粒特征区分。
    • 肥大细胞白血病:通过CAE染色阴性(肥大细胞CAE阳性)及CD117表达区分。
    •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颗粒(细小均匀)与嗜碱性颗粒(粗大不规则)形态差异。

二、肿瘤性质

  1. 分类

    • 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罕见亚型,占AML的<1%,WHO分类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嗜碱粒细胞型”。
  2. 生物学行为

    • 侵袭性:高增殖性,易侵犯肝、脾、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
    • 组胺释放:肿瘤细胞溶解可释放组胺,导致皮肤瘙痒、低血压或消化性溃疡。

三、分化、分期与分级

  1. 分化程度

    • 细胞分化停滞于原始或早幼阶段,成熟嗜碱粒细胞极少(<5%)。
  2. 分期与分级

    • 分期:参考AML的分期系统(如Ann Arbor分期),但嗜碱性亚型无独立分期标准。
    • 分级:根据原始细胞比例(≥20%)和遗传学风险分层(如染色体异常)。

四、进展风险评估

  1. 临床高危因素

    • 高白细胞计数(>100×10⁹/L)、发热、出血倾向、器官浸润(肝脾肿大)。
  2. 病理高危因素

    • 骨髓原始细胞>50%、染色体异常(如del(5q)、del(7q))、FLT3-ITD突变。
  3. 复发与转移风险

    • 中枢神经系统(CNS)和骨髓外器官(如皮肤、淋巴结)易受累,复发率高。

五、临床管理建议

  • 确诊必需检查:骨髓穿刺+活检、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FISH、染色体核型)。
  • 监测指标: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例、组胺水平、感染标志物。

总结

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侵袭性强的AML亚型,以骨髓中嗜碱性原始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其诊断依赖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分析。预后较差,需与AML其他亚型及肥大细胞白血病鉴别。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和骨髓肿瘤分类(2016版)。
  2. 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白血病诊疗指南。
  3. Blood 杂志关于AML分子分型的研究(近五年文献)。

(注:因知识库文献时间跨度较大,建议结合最新临床指南更新遗传学及治疗进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