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表展示了接受全部综合中风护理措施的合格中风患者的百分比:
- 数据来源:Midas TJC综合中风概况
- 数据来源:Medisolv完美医疗报告(2021年起生效)
急性血管再通前NIHSS评分执行率
所有急诊入院的疑似中风患者应优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标准化卒中量表(如NIHSS评分)的应用可确保神经系统检查核心要素的完整评估,其评分结果有助于:初步诊断患者病情、促进医护人员专业沟通、确定治疗干预适应症及潜在并发症风险。
手术前病情严重度评估执行率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出血(ICH)属于需要快速诊断的医疗急症。SAH严重程度应使用亨特和赫斯量表评估,ICH则应采用脑出血评分系统。这些标准化评分不仅可预测临床预后,更有助于医生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抗凝逆转剂使用率
正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或存在获得性/先天性凝血障碍的患者,具有更高的ICH及华法林相关出血风险。建议立即通过静脉注射维生素K和新鲜冰冻血浆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逆转,或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实现快速INR正常化,多项研究证实这些措施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凝血功能纠正。
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血管内再灌注治疗包含多种药理和机械治疗手段。机械取栓术适用于大血管闭塞且不适合药物溶栓或溶栓效果不佳的患者,该技术旨在改善组织灌注、减少再灌注出血风险,从而扩大治疗适用人群。治疗方案可单独实施或联合静脉/动脉溶栓。
尼莫地平给药及时性
脑血管痉挛是SAH后严重并发症,血管腔狭窄导致远端脑灌注不足,可能引发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脑梗死。目前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预防或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90天预后评估
改良Rankin量表(mRS)是评估中风后恢复的标准工具,通过标准化访谈可精确测量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培训评估员可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机械取栓再灌注时效性
脑梗死溶栓(TICI)再灌注分级用于评估脑血流恢复情况。治疗应在发病6小时内尽早实施,从症状出现到再灌注的时间越短,临床预后越理想。数据显示:自皮肤穿刺起60分钟内达到TICI 2B级及以上再灌注的患者,以及入院后120分钟内达到同等疗效的患者,预后改善更为显著。
综合中风护理全或无指标
该质控指标以患者个体为单位,评估合格患者是否完整执行所有最佳中风护理实践。
完美医疗报告
完美医疗报告记录完全符合所有质控指标的患者数据,即每位患者通过所有适用的质量评估项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