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癌症筛查中的非目标死亡率Study Examines Off-Target Mortality in Cancer Screening | MedPage Today

健康研究 / 来源:www.medpagetoday.com瑞典 - 英语2025-08-26 20:09:29 - 阅读时长2分钟 - 928字
通过对17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癌症筛查在降低目标癌症死亡率的同时,仅导致0.2%的非目标死亡率轻微增加,研究建议在评估筛查效果时应分别量化目标与非目标死亡率,这为继续推行癌症筛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癌症筛查非目标死亡率目标癌症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多癌种筛查筛查效益评估
研究分析癌症筛查中的非目标死亡率

一项针对17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癌症筛查在显著降低目标癌症死亡率的同时,并未引发"非目标死亡率"的显著增长。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覆盖130万参与者、共计1850万人年的追踪数据发现,接受筛查群体的非目标死亡率仅增加0.2%。这项由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Jiayao Lei博士团队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在评估癌症筛查效果时,应将目标癌症死亡率与非目标死亡率进行独立分析。

数据显示,筛查组与非筛查组的非目标死亡率相对风险值(RR)在0.89至1.09之间,所有置信区间均包含1.00。研究者强调:"我们的发现最多表明癌症筛查仅造成微乎其微的非目标死亡率上升。考虑到筛查在挽救生命方面的显著效益,其风险收益比仍具有正向价值。"

研究特别指出,将目标特异性死亡率与非目标死亡率合并分析会掩盖重要信息。论文作者建议在筛查试验的荟萃分析中,应采用适当方法分别量化筛查的获益与风险,再综合评估其对全因死亡率等复合终点的总体影响。

研究涵盖1989至2022年间发表的筛查试验,涉及结直肠癌(8项)、前列腺癌(3项)、肺癌(3项)、乳腺癌(2项)及多癌种筛查(1项)。数据显示,在非筛查对照组中,不同癌症类型的目标癌相关死亡占比差异显著:结直肠癌研究为2.6%-5.0%,前列腺癌为2.3%-5.8%,肺癌高达23.3%-33.1%,乳腺癌为3.9%-10.8%。综合来看,筛查使目标癌症死亡率降低20%的情况下,全因死亡率降幅约为0.7%-5.1%。

研究特别强调,在乳腺癌和肺癌靶向筛查中,目标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远超可能的非目标死亡率上升。作者指出:"当筛查已证实能有效降低目标死亡率,且与非目标死亡率无明显关联时,我们有理由确信筛查确实能够挽救生命。"

这项研究反驳了此前另一项采用全因死亡率作为主要终点的荟萃分析结论。尽管该研究显示筛查在延长寿命方面未见显著改善(除结肠直肠癌乙状结肠镜筛查外),但研究者仍建议采用更精确的评估方法来验证筛查效益。随附评论指出,即使筛查效果存疑,终止相关项目仍面临巨大阻力,透明化循证决策对于平衡各方利益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