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家兼博士研究员汉密尔顿·莫林指出,必须建立防范AI意识显现的保障机制,以避免"AI诱发精神病"现象。已有案例显示部分用户无法分辨AI不具备意识。
在环球数据公司《即时洞察》播客节目中,莫林博士指出:"这项技术正以极快速度发展。虽然在某些领域尚未完全兑现早期承诺,但与过往技术不同的是,人类首次开始与技术共同构建妄想信念,形成'单一回声室效应',有人甚至称之为'数字二联症'。"
这位精神病专家在讨论微软消费AI部门CEO穆斯塔法·苏莱曼近期提出的"精神病风险"时强调,即便目前尚未出现真正具备意识的AI,但已有大量用户感觉正在与有意识实体互动。这种感知本身就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态并产生情感依赖。
莫林指出,"AI诱发精神病"的临床观察仅显示妄想症状,包括:对现实本质的形而上学顿悟、确信接触强人工智能,以及与聊天机器人的强烈情感依附。目前尚无综合性研究证实其普遍性,且未造成精神病就诊率激增,但技术进步速度要求业界保持警惕。
建议的防护措施包括:AI持续声明非人类身份、设置对话边界(如避免情感亲密话题)、建立临床专家审计机制,以及限制个人信息分享。研究者还呼吁从业者需理解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方式,以便指导用户管理潜在风险。
"我们既要推动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制定透明准则、建立用户反馈渠道来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出现的妄想构建现象,需要技术开发者与精神卫生专家的协同应对。"莫林总结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