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卒中》期刊亮点October 2025 Stroke Highlights | Stroke

心脑血管 / 来源:www.ahajournals.org美国 - 英语2025-09-23 13:17:08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94字
本期《卒中》杂志重点介绍三项关键研究:第一项研究通过ARIC队列分析揭示中年期疾病聚类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联,发现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障碍显著增加70岁前卒中风险;第二项基于"遵循指南-卒中"注册数据的全国性研究显示,虽然国家级层面静脉溶栓治疗无明显种族差异,但州级层面非西班牙裔黑人患者接受治疗的几率低11%-23%,凸显地域性医疗不平等;第三项针对服用直接口服抗凝药患者的静脉溶栓研究发现,即使近期服用抗凝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且功能结局更佳,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这些研究对改善卒中预防策略和促进医疗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缺血性卒中健康聚类疾病聚类卒中风险卒中严重程度急性卒中干预种族差异直接口服抗凝药静脉溶栓治疗功能结局
2025年10月《卒中》期刊亮点

中年期疾病聚类对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ARIC研究

Egle及其同事对ARIC研究(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的所有参与者进行了疾病聚类分析,以确定中年期具有共同疾病的亚组人群,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的终身风险,并评估其与卒中严重程度以及中晚年卒中发生的关系。根据疾病情况,确定了9个聚类:健康聚类、当前吸烟者、癌症诊断、外周动脉疾病、多种风险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在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种族中心的多变量分析中,所有聚类的卒中风险均高于健康聚类。黑人参与者风险较高,而女性和至少拥有高中学历的人风险较低。与轻度卒中相比,中重度卒中的关联性更强,特别是在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障碍的参与者中。与健康聚类相比,所有疾病聚类在70岁前的卒中发病率都更高,其中代表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障碍的聚类关联性更强。70岁后的卒中发病率仅在具有多种血管风险因素的聚类中观察到。各聚类间的死亡率各不相同,但聚类6至9中至少有20%的参与者在70岁前未发生卒中即已死亡。这项研究强调了可改变风险因素在早期生活中对卒中风险的作用,并表明肾脏疾病在卒中风险和严重程度中扮演重要角色。详见第2928页。

基于"遵循指南-卒中"数据的国家级与州级急性卒中干预中种族差异比较

种族和民族在急性卒中护理方面的差异已有充分记载,但这些差异在不同地区和州之间是否有所不同却知之甚少——这一问题对地方政策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遵循指南-卒中"注册数据,考察了480多万患者(中位年龄71岁,50%为女性,17%为非西班牙裔黑人,7%为西班牙裔)中国家级和州级急性卒中干预措施的种族差异。在国家级层面,一旦患者被认为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在调整患者和医院层面因素后,不同种族或民族群体在治疗方面没有差异。相比之下,在州级层面,非西班牙裔黑人患者在多个州接受溶栓治疗的几率低11%至23%,其中许多最明显的差异集中在"卒中带"。对于血管内治疗,在两个分析层面都观察到了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即使经过多变量调整,非西班牙裔黑人患者接受血栓切除术的几率也比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低15%。州级分析显示出更广泛的差异,不仅限于"卒中带",而是遍及全国多个地区。重要的是,关键干预过程指标——包括最后已知正常到溶栓时间、腹股沟穿刺时间和再灌注时间——在不同种族和民族群体间相当,表明治疗速度并非观察到的差异的驱动因素。在功能结局方面,与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患者在溶栓治疗(调整后比值比0.86 [95% CI, 0.83-0.89])和血栓切除术(调整后比值比0.87 [95% CI, 0.81-0.94])后实现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对比2-6分)的可能性显著较低,且各州差异很大。这些发现表明,虽然全国数据可能显示差异正在缩小,但州级分析揭示了急性卒中干预措施获取方面持续存在的、地理上可变的不平等现象——这凸显了需要有针对性的本地化努力,以实现急性卒中护理的公平性。详见第2945页。

近期服用直接口服抗凝药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目标试验分析与逆转剂使用的比较

服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患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面临重大治疗困境。虽然由于出血风险,静脉溶栓(IVT)通常被视为禁忌,但即使在抗凝治疗下发生的缺血事件也是高风险情况,可能导致显著残疾。在本研究中,使用目标试验框架来模拟临床试验,利用28个卒中中心登记处和1个国家登记处的数据,评估了服用DOACs患者进行IVT的安全性和结局。共纳入1342名患者(中位年龄80岁,50%为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中位数为11分),大多数患者服用DOACs的指征是心房颤动。其中,25%接受了IVT。与未接受IVT的患者相比,有症状的颅内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包括DOAC血浆水平>100 ng/mL或近期(<12小时)服用但未使用逆转剂的患者的敏感性分析中,IVT并未增加有症状的颅内出血。功能结局方面,IVT组的有利功能结局发生率更高,而两组间的死亡率相似。在未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中,有症状的颅内出血率相似(IVT组1.5%对比无IVT组1.7%);且IVT组的有利功能结局更频繁(67%对比49%)。在达比加群治疗的患者中,无论IVT前是否使用idarucizumab进行逆转,结局相当,尽管非逆转组的任何出血发生率更高。这些发现表明,在谨慎选择的服用DOACs的抗凝患者中,超说明书使用IVT可能是安全的,并与改善的功能结局相关;然而,这些发现应通过方法学严谨的随机试验予以证实。详见第2836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