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的比较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心脑血管 / 来源:www.nejm.org美国 - 英语2025-09-15 12:33:4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3字
本研究针对14,264名中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双盲试验,结果显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卒中或全身性栓塞方面不劣于华法林(年发生率1.7% vs 2.2%,风险比0.79),且颅内出血(0.5% vs 0.7%)和致命性出血(0.2% vs 0.5%)风险显著降低。两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相近(14.9% vs 14.5%),但利伐沙班组胃肠道出血率较高。研究证实利伐沙班可作为华法林的有效替代方案。
利伐沙班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卒中预防健康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的比较

摘要

背景

华法林的应用可降低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但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Xa因子抑制剂,相较于华法林可能提供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方法

在双盲试验中,14,264名具有卒中高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20mg利伐沙班或剂量调整的华法林治疗。主要终点为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采用符合方案集分析验证利伐沙班的非劣效性。

结果

符合方案分析显示,利伐沙班组(1.7%/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2%/年)(风险比0.79,95%CI 0.66-0.96,P<0.001)。全分析集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1% vs 2.4%,风险比0.88,95%CI 0.74-1.03,P=0.12)。两组主要出血事件率相近(14.9% vs 14.5%),但利伐沙班组颅内出血(0.5% vs 0.7%)和致命性出血(0.2% vs 0.5%)显著减少。

结论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利伐沙班在预防卒中或全身性栓塞方面不劣于华法林,且显著降低颅内和致命性出血风险(由强生与拜耳资助,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0403767)。


研究背景

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4-5倍,占所有年龄组卒中的15%及80岁以上人群的30%。维生素K拮抗剂可有效预防卒中,但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临床依从性差。


研究设计

研究人群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确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满足以下之一: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性栓塞史,或具备至少两项危险因素(心衰、左室射血分数≤35%、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

干预措施

  • 利伐沙班组:每日固定剂量20mg(肌酐清除率30-49ml/min者15mg)
  • 华法林组:剂量调整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2.0-3.0

主要结果

有效性终点

  • 符合方案分析:利伐沙班组188例(1.7%/年)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41例(2.2%/年)(风险比0.79,P<0.001)
  • 全分析集:利伐沙班组269例(2.1%/年) vs 华法林组306例(2.4%/年)(风险比0.88,P=0.12)

出血事件

  • 主要及临床相关非主要出血:1475例(14.9%/年) vs 1449例(14.5%/年)(风险比1.03,P=0.44)
  • 颅内出血:0.5% vs 0.7%(P=0.02)
  • 致命性出血:0.2% vs 0.5%(P=0.003)
  • 胃肠道出血:利伐沙班组更高(3.2% vs 2.2%,P<0.001)

次要终点

  • 心肌梗死:101例 vs 126例(风险比0.81,95%CI 0.63-1.06)
  • 全因死亡:208例 vs 250例(风险比0.85,95%CI 0.70-1.02)

研究意义

利伐沙班显著降低颅内出血风险,且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为房颤抗凝治疗提供了重要选择。尽管胃肠道出血风险升高,但其整体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研究结果支持将利伐沙班作为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线治疗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