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现:
脑出血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或抗凝逆转治疗的平均时间显著长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新研究数据显示:
- 首剂治疗时间:脑出血患者中位时间52分钟,显著高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42分钟(P<0.001)
- 关键治疗延迟:脑出血患者抗凝逆转治疗时间(131分钟)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穿刺时间(93分钟)延长近40%(P<0.001)
- 达标概率差异:脑出血患者治疗达标率显著低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调整后比值比aOR=0.74,P<0.01)
- 降压治疗获益:收缩压>150 mmHg的脑出血患者若在入院60分钟内接受降压治疗,出院至家庭或康复中心的概率提升7.5倍(aOR=7.5,P<0.01)
- 生存获益:接受抗凝逆转剂治疗时间≤90分钟的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0%(aOR=0.5,P=0.046)
方法论:
研究团队对美国11家城市综合卒中中心2017-2022年收治的7000余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其中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7岁(女性4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9岁(女性49%)。主要终点包括从入院到首次治疗的间隔时间(脑出血患者定义为使用降压药或抗凝逆转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定义为静脉溶栓或动脉穿刺),以及达标国家治疗时间标准的患者比例。研究已校正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和临床变量。
临床启示:
研究团队指出:"相较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治疗延迟的唯一合理解释是医疗团队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目标更为熟悉。既然静脉溶栓的成功流程已经建立,降压药物作为急诊常用药物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应当同样可以实现时效性突破。"
研究局限:
研究局限包括部分变量数据缺失、仅限于学术综合卒中中心可能缺乏普遍性、排除转院患者和院内卒中事件可能造成选择偏倚,以及未评估长期功能结局。
资源支持:
研究由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Kara R. Melmed博士主导,2025年9月3日在线发表于《Stroke》期刊。部分研究人员与制药企业存在财务关联,具体信息详见原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