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房内膜下纤维化与心脏手术后包括心房心律失常手术后2.5年持续心律监测期间增加的术后心房颤动负荷相关:RACE V组织库研究Right atrial endomysial fib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burden during 2.5 years of continuous rhythm monitoring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cluding atrial arrhythmia surgery: RACE V Tissue Bank Study | EP Europace | Oxford Academic

心脑血管 / 来源:academic.oup.com荷兰 - 英语2025-09-14 20:53:47 - 阅读时长2分钟 - 598字
本研究通过RACE V组织库研究,评估右心房内膜下纤维化与心脏手术后2.5年持续心律监测期间术后心房颤动负荷的关系。研究纳入133名有无房颤病史患者,通过心内膜活检分析纤维化程度并使用植入式心律记录仪监测。结果显示右心房内膜下纤维化程度与整体及晚期术后心房颤动负荷显著相关,调整年龄、性别等临床因素后仍显著。结论表明该纤维化与晚期心房颤动持续性增加相关,但与偶发性复发无关。
右心房内膜下纤维化心脏手术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负荷组织学特征持续心律监测
右心房内膜下纤维化与心脏手术后包括心房心律失常手术后2.5年持续心律监测期间增加的术后心房颤动负荷相关:RACE V组织库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衰老和心房扩张等临床因素与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晚期术后AF)相关,但心房组织学特征是否与晚期术后AF相关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确定心房组织学特征与心脏手术后2.5年持续心律监测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和负荷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纳入有/无房颤史的连续患者。术中取左心耳(LAA)和右心耳(RAA)活检,所有患者植入持续监测2.5年的循环记录仪。检测总体纤维化、内膜下纤维化、心肌细胞直径、毛细血管密度与大小、成纤维细胞密度。术后心房颤动(POAF)发生率定义为随访期间任何房颤发作,负荷定义为房颤持续时间占比。

结果

共纳入133例患者(无房颤史90例,有史43例),其中53例(40.8%)出现晚期POAF。未调整分析中多种组织学特征与POAF发生率相关,但调整临床混杂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仅RAA内膜下纤维化程度增加与整体(标准β=0.32,95%CI 0.06-0.58,p=0.017)及晚期POAF负荷(标准β=0.43,95%CI 0.13-0.72,p=0.006)显著相关,校正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左室功能减退、右房容积和房颤史。

结论

RAA内膜下纤维化程度增加与晚期术后心房颤动持续性增加相关,反映为负荷升高,但与偶发性复发无关。

作者备注

Michal J. Kawczynski博士与Martijn D. Gilbers博士同为第一作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