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灵研究:连续第三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持续下降

Healthy Minds Study: College student depression, anxiety decline for third consecutive year | News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Mental Health | Healthy Minds Study |

美国英语心理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14 20:06:45阅读时长4分钟1509字
健康心灵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自杀念头孤独感心理幸福感心理健康服务高校教职员工心理健康多元学生群体需求

全美最大规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显示关键指标持续改善

2025年9月9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连续第三年,大学生报告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自杀念头发生率出现下降。这项名为"健康心灵"的全国性研究项目最新数据显示,出现严重抑郁症状的学生比例已从2022年的23%降至18%。存在自杀念头的比例也从15%下降至11%。

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健康公平副教授贾斯汀·海因策(Justin Heinze)表示:"这种持续改善的趋势表明这并非偶然现象。无论是与新冠疫情保持距离、高校支持体系增强,还是其他因素推动这种变化,这些数据都为当下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困境的讨论提供了重要补充。"

这项由参与高校及机构合作伙伴资助的研究项目,自2007年起由健康心灵网络实施,通过保密在线调查追踪心理健康趋势。今年的关键发现包括:

  • 抑郁症状:根据PHQ-9简要问卷评估,出现中度至严重抑郁症状的学生比例从2022年的44%降至2025年的37%(严重抑郁症状:23%→18%)
  • 焦虑症状:根据GAD-7简要问卷评估,中度至严重焦虑症状比例从37%降至32%
  • 自杀念头:过去一年认真考虑过自杀的学生比例从15%降至11%
  • 孤独感:报告高度孤独的学生比例从58%降至52%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项指标改善的同时,心理幸福感指标(包含自尊、人生目标和乐观程度)从2024年的38%降至36%。这表明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下降,但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并未同步提升,显示这两类心理健康指标可能存在独立变化特征。

心理健康服务使用率保持稳定

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使用率维持稳定水平。过去一年约37%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30%使用过精神类药物,近四年相关比例基本持平。在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群体中,60%获得了临床心理健康服务。

主要就医障碍仍包括时间不足(23%)、经济原因(22%)以及倾向自我调节或家庭支持(18%)。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教授丹尼尔·艾森伯格(Daniel Eisenberg)指出:"虽然服务可及性保持稳定,但令人鼓舞的是学生可选择的资源日益多元化。数字心理健康服务快速发展并广受欢迎,未来挑战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

关注多元学生群体需求

研究持续追踪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结果,以识别最需要针对性支持的群体。韦恩州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萨沙·周(Sasha Zhou)助理教授强调:"虽然整体心理健康症状改善,但特定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持续存在。某些群体学生的心理困扰程度更高且更难获得治疗服务,这要求我们持续提升咨询服务体系的文化胜任力和多样性。"

研究团队建议通过基于共同身份的同伴支持项目、课程整合心理教育以及社会情感学习策略等创新干预方式,更好支持边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教职员工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团队第二年同步发布高校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报告。数据显示,在22所高校超过9000名受访教职员工中,16%达到抑郁诊断标准,17%呈现焦虑症状。27%受访者报告存在高度工作倦怠。47%的教职员工在过去一年曾与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相关一对一交流,81%认为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其职业生涯初期显著恶化。

尽管约37%教职员工在过去一年接受过心理咨询(35%使用精神类药物),但仅50%的受访者确信自己能准确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法律、政策与管理副教授莎拉·凯钦·利普森(Sarah Ketchen Lipson)建议:"高校应将心理健康培训嵌入现有教职员工培训体系,这既体现机构重视,也有助于提升整体支持能力。"

该研究自全国启动以来已调查超过85万名学生,覆盖600余所高校。研究团队由密歇根大学贾斯汀·海因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丹尼尔·艾森伯格、波士顿大学莎拉·凯钦·利普森及韦恩州立大学萨沙·周联合领导。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