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瑟夫·克拉克 2025年9月18日
近几十年来,人类对DNA在祖先溯源等相关领域的认知持续深化,而事实证明塑料污染正从基因层面危害健康。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微塑料与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之间的危险关联,引发对全球塑料污染长期健康影响的严重关切。
发生了什么?
《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项近期研究:研究人员让小鼠连续三周饮用含微塑料的饮用水,结果令人忧虑。小鼠尤其是年长个体,开始出现与痴呆症高度相似的行为异常。实验显示塑料颗粒成功穿越血脑屏障,导致脑组织产生炎症反应。该研究首席作者贾米·罗斯向《邮报》表示,变化发生的迅速程度令她深感震惊:"我仍然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为何令人担忧?
这并非孤立发现。科学界担忧微塑料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环境触发因素。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的研究表明,当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基因APOE4的小鼠暴露于微塑料时,其认知与行为变化显著,而无该基因的小鼠未现此现象。这证明微塑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加速疾病进程。日常暴露加剧了问题严重性——人类持续接触塑料制品,另一项研究已证实加热或冷却的食品容器释放的微塑料具有细胞毒性风险。
有何应对措施?
尽管科学发现令人警醒,但多方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个人层面始于日常减塑选择,大量实用指南可帮助公众减少塑料使用。技术创新带来曙光: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过滤器,能捕获常规水处理系统无法拦截的微塑料颗粒;针对已进入人体的塑料,科学家发现类似透析的血液微塑料清除技术前景可期。此外,研究证实水果花卉中的强效抗氧化剂可抵消微塑料对生殖系统的部分危害。尽管微塑料与认知衰退的关联令人忧心,但水源净化、人体排毒及天然防护的科学突破,正为应对这一环境健康危机铺就希望之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