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西南部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的科学家报告称,有证据表明人体肠道内细菌群落的组成能够影响大脑功能,他们认为这种关联可能会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团队已经证明,即使是极低水平的细菌内毒素(来自某些肠道微生物细胞壁的毒素)也能改变小胶质细胞——这种大脑免疫细胞有助于调节神经元功能。
"当饮食、压力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增加肠道通透性时,内毒素可以进入血液并到达大脑,"该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贝娅塔·索别什昌斯卡(Beata Sobieszczańska)教授表示,"如果小胶质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大脑更广泛的神经网络就会开始出现故障。"
研究人员指出了"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低级别炎症状态,可能在肠道多年保持高通透性时产生。
他们的数据显示,在这种条件下,血管内壁(内皮)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变化。
在高饱和脂肪餐后,有些人会感到昏昏欲睡和迟钝,研究团队将这种反应与细胞因子联系起来——当内毒素从肠道泄漏时,这些免疫信号分子会释放到血液中。
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的研究证实,关注肠道内生存的细菌,我们同时也在维护大脑的正常工作——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 波兰科学网 (@naukawpolsce) 2025年9月11日
今年,该研究小组旨在专注于微小RNA(调节基因活性的短核酸链),以绘制内毒素和饱和脂肪酸激活的分子通路图谱。
目标是确定可以阻断有害过程的关键节点。早期工作已经在外周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展开。下一步将研究形成血脑屏障的细胞——这种特殊内衬结构负责保护大脑。
该实验室还在研究内皮外泌体,这些微小囊泡可以与其他细胞融合并改变其功能。
首批实验正在记录内皮细胞暴露于内毒素和饱和脂肪后释放的外泌体内部出现的微小RNA类型,以及这些外泌体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研究团队表示,大脑保健始于餐桌。饮食决定了哪些细菌在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
蔬菜和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滋养支持整体健康(包括大脑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发酵食品如泡菜、开菲尔和酸奶提供益生菌——这些活细菌有助于维持平衡的微生物组。
索别什昌斯卡警告不要过度依赖益生菌补充剂。商业产品通常只含有五到六种菌株,而肠道生态系统要复杂得多。过度使用有限菌株的胶囊可能会破坏这种生态平衡。
她建议在抗生素疗程结束后而非治疗期间服用益生菌,并优先选择更便宜且提供更广泛健康益处的天然食物来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