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Fib)Atrial Fibrillation | AFib | MedlinePlu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lineplus.gov美国 - 英语2025-08-05 22:14:28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54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心房颤动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防策略,详细说明其与中风等并发症的关联性,并提供了生活方式干预建议。全文包含发病风险因素分析(年龄、遗传、基础疾病等)、心电图诊断标准、抗凝药物使用规范及手术治疗选择,强调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健康风险中风心力衰竭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策略高危人群
心房颤动(AFib)

心房颤动是什么?

心房颤动(AFib)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这种心脏节律异常会导致心跳不规则,有时甚至显著加快。当发生AFib时,心脏上下腔室(心房与心室)无法协调工作,导致心室充血不足且泵血量减少,可能引发眩晕、疲劳及心跳过速等症状。

AFib可能呈阵发性发作,也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心脏疾病。由于其显著增加中风风险,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病因机制

AFib主要由心脏组织病变或电信号传导异常引起。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及衰老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此类改变。约30%患者无法明确具体病因。

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风险显著增加:

  • 年龄:65岁以上人群风险激增
  • 遗传因素:家族史阳性者风险增加2-3倍
  • 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毒(可卡因/冰毒)、吸烟
  • 基础疾病:高血压(占比60%)、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肥胖、甲亢、慢性肾病、COPD、睡眠呼吸暂停
  • 种族差异:欧洲血统人群患病率更高
  • 手术因素:心肺食道手术后早期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

约25%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常见症状包括:

  • 极端疲劳(最常见症状,发生率>70%)
  • 心悸(80%患者出现)
  • 体位变化或运动时呼吸困难
  • 胸痛、眩晕、低血压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症状更明显,且随心脏功能恶化而加重。

并发症风险

未治疗AFib可能引发:

  • 中风(风险增加5倍)
  • 心力衰竭
  • 血栓形成
  • 猝死
  • 认知障碍及痴呆

诊断方法

标准诊断流程包括:

  1. 采集病史(症状、生活方式、基础疾病)
  2. 家族史调查
  3. 体格检查
  4. 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
  5. 心电图(ECG)作为金标准
  6.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
  7.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监测)

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策略包括:

  • 药物治疗
  • 抗凝药物(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 节律控制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
  • 心率控制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 生活方式干预
  • DASH饮食(饱和脂肪摄入<10%)
  •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 体重管理(BMI维持18.5-24.9)
  • 规律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
  • 压力管理(正念冥想等)
  • 戒烟干预
  • 介入治疗
  • 电复律(成功率>90%)
  • 导管消融术(成功率70-80%)
  • 迷宫手术(开胸手术,成功率>90%)
  • 左心耳封堵术(适用于抗凝禁忌患者)

预防策略

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 坚持心脏健康生活方式
  • 避免违禁药物
  •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
  • 控制基础疾病(血压<130/80mmHg,HbA1c<7%)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