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心脏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左心衰竭、右心衰竭
摘要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指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但并非心脏停搏。这种状态会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引发严重问题。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
- 右心衰竭:心脏无法向肺部输送足够血液进行氧合
- 左心衰竭(更常见):心脏无法向全身泵送含氧血,表现为:
- 心肌收缩力减弱致泵血不足
- 心肌肥厚/僵硬致充盈障碍
心力衰竭的诱因
急性起病常见于心肌损伤事件后,但多数为慢性进展性疾病,相关病因包括:
- 心律失常
- 心肌病
- 先天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疾病
- 心内膜炎
- 心肌梗死
- 瓣膜疾病
- 高血压
- 肺栓塞
- 糖尿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肥胖症
左心衰发展可继发右心衰
高危人群特征
各年龄层均可发病,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风险因素包括:
- 65岁以上老年人
- 家族遗传史(基因突变影响心肌组织)
- 不良生活习惯:
- 吸烟
- 高脂/高胆固醇/高钠饮食
- 久坐
- 酗酒
- 毒品使用
- 并存疾病:
- 心血管疾病
- 严重肺部疾病
- HIV/新冠感染
- 肥胖
- 糖尿病
- 睡眠呼吸暂停
- 慢性肾病
- 贫血
- 甲状腺疾病
- 血色病
- 肿瘤放化疗
- 非裔美国人:早发率高且病情严重,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典型表现为:
- 呼吸困难(活动时明显,最早出现)
- 乏力
- 咳嗽
- 下肢/腹部水肿
- 端坐呼吸
- 恶心厌食
- 颈静脉怒张
- 尿频
早期症状隐匿,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严重并发症
- 肺淤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肾/肝损伤(含肝硬化)
- 营养不良
- 心律失常
- 肺动脉高压
诊断方法
诊疗流程包含:
- 采集病史(含家族史)
- 体格检查
- 心脏功能检测
- 血液检测(含BNP检测)
重度病例需转诊心内科专家
治疗方案
需终身治疗,现有方案包括:
- 药物治疗
- 低钠饮食(<5g/日)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应激管理)
- 手术治疗:
- 先天性缺陷矫正
- 植入器械(植入式除颤器/双心室起搏器/心室辅助装置)
- 心脏移植
治疗重点:
- 症状监测
- 并发症预防
- 心脏康复计划
预防策略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 健康饮食
- 规律运动
- 戒烟限酒
- 控制体重
NIH资助机构: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