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8月21日发表在《JACC:进展》上的研究,纽约市蒙特菲奥里医疗系统实施的“药品到床边”项目显著提升了接受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血管重建术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水平。
参与该项目的患者在血管重建术后六个月仍维持了改善的LDL-C水平。
蒙特菲奥里的“药品到床边”项目通过识别符合条件的患者,并开具指南推荐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处方,将药物直接配送至患者床边或家中。
研究指出,PCSK9抑制剂已被证实对接受血管重建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有效的二级预防作用,但治疗依从性仍然有限。
蒙特菲奥里医疗系统临床心脏病学部主管、高级心脏成像及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紊乱中心主任、该研究作者莱安德罗·斯利普楚克博士(Leandro Slipczuk, MD, PhD)向《贝克医院评论》进一步阐述了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
编者注:为清晰和简洁起见,回答已作轻微编辑。
问题:蒙特菲奥里为何启动该计划?您试图通过“药品到床边”方法解决什么挑战?
斯利普楚克博士: 该项目最初旨在确保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及时启动指南推荐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续扩展以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血管重建患者在二级预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不足的长期难题。“药品到床边”框架设计用于克服治疗惰性、治疗获取受限、保险授权障碍及早期依从性问题,通过院内启动治疗并实现出院后即时护理连续性。
问题:患者离院前启动治疗是否有助于提高依从性和随访参与度?
斯利普楚克: 院内启动治疗显著提升了依从性和随访参与度,尤其对于PCSK9抑制剂等需自行注射的药物。床边启动使医护团队能提供用药方法、安全性和储存指导,从而增强患者信心并确保持续使用。依从性通过常规出院后临床随访及心脏病学团队开展的结构化电话访谈进行评估,并通过后续LDL-C检测确认治疗效果。
问题:该计划与其他“药品到床边”举措有何区别?为何对高风险心血管患者改善获取和依从性特别有效?
斯利普楚克: 该模式在血管重建时结合机会性筛查LDL-C达标情况,系统化实施院内治疗启动及紧密出院后随访。初级保健医师与心脏病专家的整合确保了协调监测和及时实验室检测。尽管处方PCSK9抑制剂的月两次给药方案属常规标准,但本项目有效弥合了启动指南推荐PCSK9抑制剂的护理缺口。
问题:药剂团队在项目成功中扮演何种角色?您如何协调其与心脏病学及护理团队的合作?
斯利普楚克: 药剂师与专职联络员协助处理保险授权、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折扣券,并协调床边及家庭配送以确保治疗获取无中断。护士负责注射技术、安全性和储存的患者教育,而心脏病学团队统筹整体护理并开展随访电话访谈,从而实现从住院到门诊管理的无缝过渡。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