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2025年8月31日于马德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发布的突破性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静脉注射坎格雷洛(cangrelor)相比碾碎的替格瑞洛(ticagrelor)可实现即时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且未增加大出血风险,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¹。
心源性休克是致命性疾病,约4.6%的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并发此症,院内死亡率达44%²。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通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现血运重建。查理大学及布拉格皇家维诺赫拉第医院首席研究员祖扎娜·莫托夫斯卡教授指出:"在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实现早期有效血小板抑制对微循环血运重建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抗血小板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均未纳入心源性休克患者。"
研究设计
这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捷克、法国、德国、波兰和斯洛伐克的29个医疗中心开展。纳入标准包括: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PCI治疗,并符合至少两项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收缩压<90mmHg、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器官灌注不足体征)。605名患者按1:1随机分组,平均年龄65岁,女性占比22.6%。
治疗方案:
- 坎格雷洛组:静脉推注30μg/kg后持续输注4μg/kg,30分钟前给予180mg碾碎替格瑞洛
- 替格瑞洛组:180mg碾碎片剂负荷剂量,维持剂量90mg每日两次
两组均联合使用阿司匹林。
主要发现
- 血小板反应性:PCI结束时坎格雷洛组100%达血小板反应指数<50% vs 替格瑞洛组22.1%(p<0.0001)
- 30天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梗/卒中):坎格雷洛组37.6% vs 替格瑞洛组41.0%(差异-3.5%,非劣效性p=0.13)
- 12个月全因死亡率:43.6% vs 49.2%(差异-5.6%)
- 心血管死亡率:26.8% vs 33.2%
- 大出血风险:30天内6.4% vs 5.2%(p=0.53)
研究还显示坎格雷洛组在PCI术中并发症、早期再梗死和支架血栓形成等方面均有改善。
专家结论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共同首席研究员迪帕克·巴特教授总结:"与碾碎替格瑞洛相比,静脉坎格雷洛可立即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在不增加大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改善多项次要临床终点。若经更大规模试验验证,静脉坎格雷洛或将成为心源性休克治疗的重要进展。"
研究资助
本研究获得查理大学、捷克卫生部健康研究机构及欧盟下一代基金(Next Generation EU)非商业资助。研究者披露了与多家制药企业的合作及研究资金来源。
注释:
- 该研究在2025 ESC年会热点报告环节(HOT LINE 7)展示,会议时间2025年8月31日17:00-17:10
- Hunziker L等,《AMIS Plus注册库二十年心源性休克发病率与结局趋势》,循环心血管介入杂志,2019;12:e007293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