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 酸菜和泡菜均含益生菌(有益微生物),但泡菜通常含有更丰富的菌群多样性
- 关于酸菜和泡菜健康效应的研究尚处初步阶段,但两者均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群落)组成
- 两者均含抗氧化剂和益生元纤维,对健康有益
酸菜和泡菜都是由发酵卷心菜制成的食品,主要区别在于泡菜通常包含更多香料和配料。两种食物都含有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可能对肠道健康有益。
主要异同点
特征 | 酸菜 | 泡菜 |
---|---|---|
起源 | 起源于中国但关联德国 | 韩国 |
配料 | 绿色或红色卷心菜和盐,有时加葛缕子籽 | 卷心菜、萝卜、生姜、青葱、鱼露等 |
口感 | 酸味 | 辛辣咸鲜(但品种多样) |
常见益生菌 | 明串珠菌属、乳酸杆菌、片球菌属 | 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乳酸杆菌、魏斯氏菌属 |
影响肠道健康的主要成分
酸菜和泡菜均通过益生菌发酵制成,且富含膳食纤维(益生元的来源,可滋养肠道有益菌群)。
酸菜
酸菜是一种发酵卷心菜食品,起源于中国但与德国饮食文化关联更密切。
酸菜的制作过程简单:将盐加入切碎的卷心菜中进行发酵。盐分可析出卷心菜中的汁液,在密闭容器中创造无氧环境,促进乳酸菌生长。
由于以卷心菜为原料,酸菜含有以下健康成分:
- 益生元:为消化道内有益菌提供营养
- 抗氧化剂:中和体内自然产生的自由基(可能损伤DNA的高度活性分子)
酸菜通常还含有益生菌。益生菌是能帮助建立肠道微生物组的活性微生物。
市售酸菜可能经过巴氏杀菌(加热灭活微生物)。若需要含益生菌的产品,需仔细查看标签并选择标注"含活性菌"的产品。
泡菜
泡菜是传统韩国食品,由发酵蔬菜制成,通常使用卷心菜或萝卜。与酸菜类似,泡菜也是通过在无氧环境中用盐腌制卷心菜或萝卜制成。
主要区别在于泡菜会添加多种香料或调味料增强风味。常见添加物包括红辣椒、大蒜、生姜、青葱、切片萝卜、盐或糖。
泡菜的制作步骤多于酸菜,包括:
- 盐渍:蔬菜与盐混合静置3-4小时后冲洗
- 调味:向盐渍混合物中添加调味料
- 发酵:盐渍后混合物在室温下发酵1-2天,或在冰箱中发酵3-4天
泡菜同样含有益生元、益生菌和抗氧化剂,具体成分取决于混合配料。
两者益生菌比较
益生菌菌株在酸菜和泡菜中的种类因发酵和杀菌工艺而异。益生菌含量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衡量。
益生菌食品和补充剂的CFU数量通常达数十亿。但菌数并非越多越好,数量多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益处更大。
酸菜
酸菜含有多种细菌菌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乳球菌属和肠杆菌科。其CFU含量在20亿至80亿之间。
泡菜
泡菜含有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魏斯氏菌属、乳酸杆菌属和片球菌属。某项研究显示泡菜CFU含量在70亿至90亿之间。食用泡菜可通过添加这些菌株改变个体微生物组。
由于泡菜包含其他配料(可能携带各自益生菌菌株),其益生菌种类可能比酸菜更丰富。
酸菜与泡菜的健康效应
研究显示,泡菜和酸菜的益生菌含量影响微生物组。定期食用益生菌食品可能带来某些健康益处,尽管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酸菜
研究发现对特定疾病有益:
- 肠易激综合征(IBS):一项研究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伴随便秘和/或腹泻)每日食用75克酸菜。一组食用含活性菌的酸菜,另一组食用不含活性菌的巴氏杀菌酸菜。两组均认为酸菜改善了症状。活性菌组还表现出微生物组变化。
- 乳腺癌风险:针对从波兰移民至美国的女性研究显示,青少年及成年期食用卷心菜和/或酸菜的女性,成年后乳腺癌风险较低。
泡菜
泡菜相关研究显示:
- 结肠息肉:10周泡菜摄入研究中,微生物组多样性增加并抑制了可能癌变的结肠息肉形成。
- 高胆固醇:28天泡菜摄入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这两种效应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健康风险。
- 超重问题:第三项研究显示,每日摄入150克泡菜具有抗肥胖效应,可预防体重增加。食用泡菜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幅更低。
- 炎症:泡菜研究还显示其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效应。
营养比较
酸菜和泡菜的营养成分因生产商而异,以下显示典型种类分析:
每杯营养成分 | 酸菜 | 泡菜 |
---|---|---|
热量 | 27千卡 | 23千卡 |
蛋白质 | 1.3克 | 1.7克 |
碳水化合物 | 6.1克 | 3.6克 |
纤维 | 4.1克 | 2.4克 |
脂肪 | 0.2克 | 0.75克 |
钠 | 939毫克 | 747毫克 |
需注意酸菜和泡菜均为高钠食品(盐分)。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低于1,500毫克,健康人群应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