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素样分子γ在心肌梗死后攻击心肌细胞'Resistin like molecule gamma' punches holes into heart cell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脑血管 / 来源:www.news-medical.net美国 - 英语2025-09-09 20:42:51 - 阅读时长2分钟 - 568字
本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抵抗素样分子γ(RELMy)通过在心肌细胞膜上穿孔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通过小鼠模型证实,敲除该蛋白可使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12倍,为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防治提供了免疫调控新靶点。该机制在人类心肌组织中具有同源性,提示开发中和抗体的潜在临床价值。
心肌梗死抵抗素样分子γ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性粒细胞免疫调控中和抗体治疗方向精准免疫调节
抵抗素样分子γ在心肌梗死后攻击心肌细胞

我们发现中性粒细胞产生的防御蛋白"抵抗素样分子γ"(RELMy)在心肌梗死后会攻击心肌细胞膜,导致危险的心律失常和细胞死亡。该机制解释了冠状动脉疾病最致命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发生机制。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MI)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引发两种致命性心律失常:

  • 室性心动过速(VT):心率过快但节律协调
  • 心室颤动(VF):混乱的不协调节律

约半数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在MI后48小时内,恰逢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心肌组织。

关键机制

通过单细胞测序、超分辨率显微镜和脂质体模型研究发现:

  1. 梗死区域中性粒细胞上调Retnlg基因(编码RELMy)
  2. 人类心梗组织中检测到同源基因RETN
  3. 小鼠模型中敲除该基因可使VT发生率降低12倍

临床意义

现有治疗主要依赖广谱免疫抑制,本研究揭示了新的治疗方向:

  • 开发针对RELMy的中和抗体
  • 同时实施血管再通(恢复供氧)和免疫调控
  • 通过精准免疫调节减少副作用

研究展望

下一步将:

  1. 开发中和RELMy的治疗方法
  2. 验证其在小鼠模型和临床中的有效性
  3. 探索该机制在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中的普适性

研究来源

麻省总医院Nina Kumowski团队

Science (2025). doi:10.1126/science.adp7361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