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形式的科学解析Dementia: Facts about Alzheimer's and other forms of ...

认知障碍 / 来源:www.livescience.com美国 - 英语2025-08-07 17:06:44 - 阅读时长2分钟 - 916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痴呆症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最新诊疗进展,重点剖析了阿尔茨海默病等六种主要类型的特点,涵盖全球5700万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早期十二大警示信号、七大疾病阶段划分,并结合神经生物学机制解析死亡风险因素及当前八类治疗方案。
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混合型痴呆诊断治疗死亡风险因素早期警示信号
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形式的科学解析

痴呆症核心认知

痴呆症是以记忆、思维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群,其核心病理特征在于脑细胞功能衰退与死亡。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最新数据,全球现患病例已达5700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但85岁以上超高龄群体中仍有三分之一未受累及。

主要类型与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占比60-80%):

  • 特征性病理:β-淀粉样蛋白斑块与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
  • 首发症状:近期记忆丧失,渐进性影响烹饪、驾驶等日常能力

血管性痴呆(第二常见类型):

  • 病理基础:脑血流中断(如中风)
  • MRI可显示脑白质病变
  • 首发症状:执行功能障碍、思维迟缓

路易体痴呆

  • 病理标志: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路易体)
  • 临床表现: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样运动症状、睡眠障碍

额颞叶痴呆

  • 遗传相关性:约1/3病例存在家族遗传
  • 发病年龄:45-64岁占比60%
  • 突出表现:人格改变、语言功能障碍

混合型痴呆

  • 双重病理:80%以上患者存在两种以上病理改变
  • 临床误诊:生前诊断常遗漏第二种病理类型

诊断与分期体系

诊断需结合:

  • 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
  • PET/ MRI影像学评估

七阶段分期体系(GDS):

  1. 无认知衰退
  2. 正常老化(偶有健忘)
  3. 轻度衰退(工作记忆受损)
  4. 中度衰退(日常功能下降)
  5. 中重度(需协助购物/付款)
  6. 重度(定向障碍、失禁)
  7. 极重度(语言功能丧失)

治疗进展

疾病修饰治疗

  • 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多那非单抗(donanemab)
  • 作用靶点: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

对症治疗

  •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
  • 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 非药物干预:认知训练、环境改造

死亡风险因素

主要致死机制:

  1. 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障碍)
  2. 泌尿系感染(排尿失控)
  3. 营养不良(进食困难)
  4. 跌倒骨折(平衡障碍)
  5. 心血管事件(治疗依从性差)

早期十二大警示信号

  1. 信息回忆障碍
  2. 计算力下降(如算账困难)
  3. 空间定向障碍
  4. 时间感知紊乱
  5. 视知觉异常(如距离判断失误)
  6. 语言表达障碍
  7. 物品错置(如冰箱放钥匙)
  8. 判断力减退
  9. 社交回避
  10. 人格改变
  11.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12. 幻觉妄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