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健康老龄化的重大挑战。本混合方法研究聚焦柏林和新加坡城市社区,探讨老年人健康与社会需求的三大核心维度(健康状况、流动性、孤独感)及健康公平性这一交叉主题。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纵向队列研究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 定量研究:在柏林3个社区和新加坡5个社区,通过家庭访问对105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标准化调查。问卷涵盖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邻里关系、孤独感、社会接触、流动性及社会人口特征。实施三项功能测试(认知功能、握力、步行速度),12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深入分析建成环境与社会障碍。
- 定性研究:在柏林和新加坡各开展50例步行访谈,通过老年人视角探讨健康、流动性、绿地和孤独感的关联。不同研究模块结果将进行三角验证。
讨论
该研究通过混合方法设计,在两个文化背景迥异的城市环境中评估老龄化需求。家庭访问策略可提高行动受限老年人的参与度,数据整合可揭示居住环境与老龄化福祉的多维关联。工具本地化调整兼顾地方行政规范与可行性。
临床试验注册
研究已在德国临床研究注册平台(DRKS00033043)和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注册。
背景
全球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带来严峻挑战。德国与新加坡虽文化背景不同,但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均将达1/3。老龄化伴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加及社会经济需求上升,"健康老龄化"指通过优化选择实现安全、积极生活的健康状态。研究聚焦柏林与新加坡城市环境中健康、流动性、孤独感三大维度及健康公平性主题。
研究目标
探讨老年人居住环境特征(医疗可及性、建成环境、休闲绿地、年龄友好感知)与健康、流动性、孤独感及健康公平性的关联,并分析12个月内福祉维度的动态变化。
方法设计
采用纵向混合方法研究:
- 队列研究:柏林(2023年12月-2024年6月)与新加坡(2024年2月起)共招募2100名老年人,实施两波次调查(间隔12-18个月)。
- 定性研究:夏季开展步行访谈,观察建成环境与绿地使用情况。
样本量
柏林与新加坡各招募1050名老年人(柏林每社区350人,新加坡每社区210人)。柏林第二波调查将补充40%新样本,仅参与基线调查。
社区选择标准
柏林
根据社会经济地位、建成环境多样性,选取Tegel Süd、Kurstraße+Eiswerder、Springpfuhl三个社区,后续补充Alt Tegel、Auersbergstraße、Ackerstraße社区。
新加坡
选择包含公营与私营住房的Tampines、Sengkang等五个规划区,确保住房类型分布与区域人口结构匹配。
数据收集工具
通过计算机辅助家庭访问(CAPI)收集:
- 健康需求:健康状态评估、慢病诊断、衰弱指标、医疗服务利用
- 心理健康:PHQ-4焦虑抑郁筛查
- 流动性评估:生活空间移动性评估(UAB-LSA)、基础活动能力(GALI指数)
- 孤独感:简化版UCLA孤独量表
- 环境评估:年龄友好环境工具(AFEAT)、绿地可达性
- 社会经济指标:马歇尔主观社会地位量表
功能评估
- 认知功能:数字符号替代测试(DSST)
- 握力与步行速度:标准化握力计测试与2.5米步行计时
数据整合
调查数据将与Open Street Map等地理数据整合,通过局部显著性(LS)与绕行指数(DI)模型评估绿地可达性与环境障碍。
定性数据分析
采用情境理论导向的编码分析,对步行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
伦理声明
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经柏林夏里特伦理委员会(EA4/172/73)与新加坡国大伦理委员会(NUS-IRB-2023-510)批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