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南亚地区基于收入的非传染性疾病(NCDs)风险因素不平等及预防性护理服务的不公平性。
方法
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四国202,682名成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结合南亚生物样本库(SAB)监测数据、环境食品暴露映射和24小时膳食回忆数据,使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CI)评估收入相关不平等。通过计算横向不公平指数(HII),分析标准化健康需求后的医疗利用和建议公平性。
结果
发现显著的收入相关不平等:体重不足集中于低收入群体(CI = -0.16,标准误 = 0.005,p < 0.001),超重肥胖集中于高收入群体(CI = 0.11,标准误 = 0.003,p < 0.001)。高收入群体更易摄入过量脂肪(CI = 0.04)和碳水化合物(CI = 0.05),低收入群体更易摄入过量游离糖(CI = -0.05)和蔬果摄入不足(CI = -0.07)。不健康食品环境暴露集中于高收入群体(CI = 0.02)。医疗利用(HII = 0.02)及减盐(HII = 0.02)、减脂(HII = 0.02)、健康体重(HII = 0.03)和蔬果摄入建议(HII = 0.04)均存在显著的亲富裕群体不公平性。
结论
需制定针对性政策缓解NCDs饮食风险因素的收入不平等,并通过改善食品环境和实现公平医疗覆盖应对双重营养负担。
背景
饮食相关风险因素是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食品环境暴露(如不健康商铺分布)和非推荐性饮食(如高盐、低蛋白)是关键预测因素。本研究首次在南亚地区综合分析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揭示该区域面临双重营养负担挑战——体重不足与肥胖并存,且食品环境快速恶化。
研究数据来自2018-2024年南亚生物样本库,包含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四国202,682名成年人的健康监测数据,结合24小时膳食回忆和食品环境映射数据。使用集中指数衡量变量在收入分布中的集中程度,HII指数评估调整健康需求后的医疗公平性。
方法
研究设计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24小时膳食回忆工具(Intake24)和食品环境实地调查,评估饮食相关健康需求。利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CI)分析收入相关不平等,HII指数评估调整需求后的医疗公平性。
研究人群
样本覆盖四国202,682名成年人,排除孕妇、非永久居民及预期寿命不足者。采用分层抽样,在初级卫生保健单位周边开展监测。
统计分析
计算集中指数(CI范围-1至1)和横向不公平指数(HII)。CI负值表示变量集中于低收入群体,正值表示集中于高收入群体。HII正值代表亲富裕群体不公平,负值代表亲贫困群体不公平。
结果
描述性统计
样本中47.1%的低收入者三年内就诊过医疗工作者,高收入群体达55.4%。低收入者体重不足率12.1%,第三收入分位群体肥胖率31.6%。不健康食品环境暴露普遍,且显著高于健康食品环境暴露。
不平等分析
集中曲线显示:医疗利用集中于高收入群体(CI=0.05),体重不足集中于低收入群体(CI=-0.16),超重肥胖集中于高收入群体(CI=0.11)。非推荐性脂肪摄入(CI=0.04)、碳水化合物摄入(CI=0.05)集中于高收入群体,游离糖摄入(CI=-0.05)和蔬果摄入不足(CI=-0.07)集中于低收入群体。健康与不健康食品商铺密度均集中于高收入群体(CI=0.02)。
不公平分析
调整健康需求后,医疗利用呈现更显著的亲富裕群体分布(HII=0.02)。减盐建议(HII=0.02)、蔬果摄入建议(HII=0.04)、减脂建议(HII=0.02)和健康体重建议(HII=0.03)均存在显著不公平性,减糖建议则呈现公平分布。
讨论
本研究首次在南亚四国揭示收入相关的双重营养负担和预防性护理服务的不公平性。高收入群体更易获得医疗建议,而低收入群体面临体重不足风险,凸显健康政策需双轨并行:改善食品环境和实现医疗公平。
政策建议包括:1)推行健康食品补贴和限制不健康食品营销;2)针对性干预弱势群体的体重不足问题及富裕群体的肥胖问题;3)加强基层医疗覆盖,确保预防性护理公平可及。研究存在横断面设计局限,且采用自报数据可能影响准确性。
结论
尽管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首次揭示南亚地区持续存在的健康不平等,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恶化的食品环境和收入相关健康差距提供了关键证据,强调需通过食品政策改革和全民健康覆盖应对双重营养负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