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大型临床试验表明,尽管现代医疗手段已能有效预防心肌损伤,这种沿用数十年的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对心肌梗死患者仍具重要疗效。但该药物是否对所有患者普遍有效,抑或仅对特定人群有效,目前尚存争议。
8月31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两项独立研究显示:挪威丹麦团队发现5,574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其死亡或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5%,尤其体现在复发性心脏病发作预防方面;而意大利西班牙团队针对8,438人的研究却显示该药物对心功能正常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衰住院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
奥斯陆大学丹·阿塔尔(Dan Atar)教授指出,研究差异可能源于用药种类差异及北欧患者群体年龄偏大、轻度心功能障碍比例更高的特性。值得注意的是,REBOOT研究中接受高剂量药物治疗的女性心功能良好患者,反而出现更多不良反应。
两项研究均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左心室射血分数在40%-49%的轻度心功能受损患者具明确疗效。结合日本临床数据的荟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博尔哈·伊瓦涅斯(Borja Ibanez)教授强调,现在可以确信该药物对轻度心功能障碍患者有效,但对心功能正常人群的疗效仍存重大不确定性。
据悉,专门针对心功能正常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分析将在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议上公布最新数据。当前全球主要制药商包括美兰(Mylan)、诺华(Novartis)、辉瑞(Pfizer)等均生产该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降低心率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并减少耗氧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