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Managing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2022

心脑血管 / 来源:resus.com.au美国 - 英语2025-08-26 12:41:16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2字
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心脏协会与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2022年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涵盖诊断评估、血压控制、止血干预、并发症管理等核心内容。重点强调高血压控制在130-140mmHg范围可改善预后,提出抗凝药物逆转方案,并针对凝血功能异常、颅内压监测、体温管理等关键临床环节提供循证指导。
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脑损伤机制诊断评估血压管理止血凝血障碍管理并发症管理颅内压与脑水肿管理健康风险治疗指南
2022年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2022年版)

Dr Peter Kas | 2024年9月11日

美国心脏协会与美国卒中协会近期发布了《2022年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本文提供简要摘要。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30-40%患者存在死亡风险,且风险随年龄增长及抗凝治疗而增加。约73%的脑出血归因于未控制的高血压,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小动脉硬化和脑淀粉样血管病。

出血导致脑损伤的机制

  1. 占位效应
  • 血肿扩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
  • 颅内压升高引发脑积水或脑疝
  1. 继发性损伤通路
  • 脑水肿形成
  • 炎症反应激活
  • 血红蛋白、铁离子和凝血酶等代谢产物的生化毒性

诊断评估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10,000时出血风险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者死亡率增加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aPTT/INR)
  • 心肌肌钙蛋白:入院时升高预示住院死亡率增加
  • 肾功能:入院时肾功能衰竭与不良预后相关
  • 血糖:高血糖与短期及长期死亡率均相关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作为首选诊断手段,血肿扩大通常发生在24小时内,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对<70岁患者及非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者,约1/4-1/7存在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硬脑膜瘘、海绵状血管瘤、脑静脉血栓等)
  • CTA/MRA检测血管畸形敏感度>9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
  • <70岁脑叶出血患者
  • <45岁深部或后颅窝出血无高血压史者
  • 45-70岁深部出血无高血压及小血管病证据者
  • 所有CT/MRI提示大血管病变者

血压管理

关键证据

  • INTERACT2试验:收缩压(SBP)降低至130-140mmHg持续7天,可降低90天死亡及严重残疾风险
  • ATACH-2试验:症状出现2小时内将SBP降至110-139mmHg,可减少血肿扩大且不增加不良事件
  • 联合分析:避免血压大幅波动,首个小时内降低>60mmHg与不良预后相关

推荐方案

  • 平稳持续降压至130-140mmHg(急性期SBP 150-220mmHg安全)
  • 避免SBP<130mmHg
  • 选择速效短效药物(如尼卡地平)
  • 硝酸甘油可能通过静脉扩张加重颅内压,需谨慎使用

止血与凝血障碍管理

抗凝逆转策略

  • 华法林: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4F-PCC)优于血浆
  • INR 1.3-1.9:10-20 IU/kg
  • INR>1.9:25-50 IU/kg + 维生素K
  • 达比加群:首选依达赛珠单抗,替代方案为4F-PCC
  • 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首选Andexanet alfa(35%血肿体积控制率)

抗血小板相关出血

  • 血小板输注、去氨加压素及氨甲环酸未显示临床获益
  • 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血小板输注可减少术后出血

并发症管理

  • 心律失常发生率30%,尤其见于>5cm血肿及老年患者
  • 发热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但降温治疗未明确获益
  • 症状性癫痫发生率28%,预防性抗癫痫药疗效尚存争议

颅内压与脑水肿管理

  • 高渗疗法可临时降低颅内压,但预防性使用尚存争议
  • 不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颅内高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