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专家在一项全国性研究后指出,新生儿反复出现的疼痛可能被诊断不足,从而导致长期认知障碍和其他并发症风险。这项发表在《PAIN》期刊的研究揭示了早产儿疼痛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治疗现状。通过四年的详细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护理中的空白,并提出了改进疼痛管理的路径。
每年有数百万早产儿面临独特挑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对疼痛的敏感性——未成熟的神经系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医疗操作的影响。研究显示,关键发育阶段的反复疼痛暴露可能破坏大脑发育,导致长期认知、心理和身体障碍。
目前新生儿护理重点是降低这些风险,但评估早产儿疼痛尤为困难。其细微的疼痛反应常难以解读,导致诊断不足。然而,现有新生儿疼痛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立操作上,缺乏对疼痛流行程度和治疗的全局性理解。极早产儿在此类研究中代表性不足,这阻碍了新生儿护理的改进。
当前研究
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的瑞典队列研究,分析了孕周22至31周的极早产儿疼痛流行病学、病因、评估及治疗情况。研究利用瑞典新生儿质量登记处数据,涵盖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出院的3686名婴儿,覆盖18.5万天的新生儿护理。
研究聚焦新生儿疼痛的多个维度,包括有创操作暴露、疼痛评估工具使用及药物干预。疼痛评估由新生儿护理人员根据可观察行为和医疗操作每日记录。分析的疼痛操作包括呼吸支持、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和皮肤穿刺。研究还利用孕周和出生后年龄数据识别疼痛流行趋势和管理策略。
研究人员将婴儿按孕周每两周分组,评估疼痛体验和治疗差异。同时分析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流行情况及其与孕周的关系。研究旨在可视化新生儿疼痛模式并识别临床实践空白,但未评估每日报告疼痛的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因护理人员仅记录24小时内是否发生疼痛)。
关键发现
研究证实早产儿频繁经历疼痛:90%的极早产儿(孕周22-23周)接受了有创操作,许多婴儿在生命首月需接受近每日疼痛干预。但疼痛记录显著不足,仅45%的此类婴儿被记录经历疼痛,显示新生儿护理中疼痛识别和记录存在挑战。研究还发现最小婴儿(尽管接受最多疼痛操作)使用吗啡的比例最低,提示可能未充分治疗。
尽管医护人员努力减轻疼痛,研究显示当前镇痛策略对最脆弱婴儿可能效果不足。疼痛评估仍不一致:尽管护理人员每日记录评估,但使用的具体量表及其评估效果有待改进。作者强调需要更好的评分量表和生理技术来确保疼痛被准确认别和治疗。
研究还发现疼痛管理存在区域和时间差异:大型医疗区域报告的疼痛发生率和治疗率更高。研究强调需要量身定制的孕周特异性策略,确保早产儿有效疼痛管理,降低长期发育影响的风险。
结论
总体而言,研究揭示了极早产儿广泛经历疼痛及评估治疗的不一致性。尽管新生儿护理取得进展,但有效识别和管理疼痛仍存在空白。研究呼吁制定标准化孕周特异性方案,改进疼痛管理,最终减少未治疗新生儿疼痛带来的发育和长期健康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