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这是一种剥夺记忆能力的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近期事件记忆困难,但远期记忆相对保留。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 夜间易出现困惑或烦躁情绪
- 明显的情绪波动——包括愤怒、焦虑和抑郁
- 定向障碍且容易迷路
- 出现步态异常等躯体问题
- 语言交流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遗忘亲人、穿衣困难、进食障碍及如厕困难等情况。该病导致脑组织进行性退化,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
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平均约9年。约1/8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的区别
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密切相关但定义不同。痴呆是描述记忆、思维和行为障碍症状的总称,而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还有其他非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阶段
疾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轻度)
症状可能不明显,仅亲密接触者可能察觉行为改变。患者仍可驾驶车辆和参与社交活动,但可能出现细节记忆困难、任务执行障碍、计划组织困难及物品遗失等问题。
中期阶段(中度)
这是最长阶段,可能持续数年。症状逐渐加重且更易察觉,包括更多行为改变,日常生活困难增加,可能需要专业护理或集体生活安排以确保安全。
晚期阶段(重度)
此阶段常需全天候护理。患者可能失去环境感知能力,无法进行基本躯体动作如行走、坐立或吞咽。沟通困难显著,安宁疗护对患者家庭具有重要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
该病并非衰老的必然结果。科学家发现其症状主要源于两种神经损伤:
- 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原纤维缠结)
- β-淀粉样蛋白斑块在脑部沉积
载脂蛋白E(ApoE)可能与疾病相关。特定ApoE亚型可能引发脑损伤,并参与斑块形成。
遗传因素
虽然约5%的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但多数为散发病例。父母患病会增加患病风险,但非绝对。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影响患病概率。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
诊断始于评估认知功能,全科医生可能转诊至神经科。诊断流程包括:
-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记忆、问题解决、注意力等)
- 血液/尿液常规检查
- 精神健康评估
- 脑脊液穿刺检查
- 影像学检查(CT/MRI/PET)
主要临床症状
症状随阶段进展呈现不同特征,主要包括:
- 记忆障碍(人名、事件、地点)
- 思维推理障碍
- 判断决策能力下降
- 日常任务困难(如烹饪)
- 深度感知障碍导致跌倒
- 人格改变
- 游荡行为
- 妄想
- 社交退缩
早期典型表现包括重复提问、对话遗忘、找词困难等。
风险因素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 年龄:65岁后每5年风险倍增,85岁人群约1/3患病
- 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增加风险
- 遗传:特定基因(如ApoE)增加患病可能性
- 血管因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可能增加风险
- 颅脑外伤:严重头部损伤可能提升风险
种族差异显著:西班牙裔风险为白人的1.5倍,非裔风险为白人的2倍。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使用药物延缓进展: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
- 莱卡奈单抗(Leqembi):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
- 唑那单抗(Kinsula):最新获批的单克隆抗体(每4周静脉注射)
症状管理药物
- 布瑞哌唑(治疗激越症状)
- 胆碱酯酶抑制剂(维持乙酰胆碱水平)
- 美金刚(NMDA受体拮抗剂)
- 美金刚/多奈哌组合制剂(双重作用机制)
并发症
包括:
- 跌倒及骨折风险增加
- 沟通障碍导致健康管理困难
- 后期并发症:误吸、肺炎、压疮、营养不良、便秘/腹泻、口腔问题
预后情况
平均生存期4-8年,部分患者可达20年。
预防措施
主要建议:
- 控制中年期高血压
- 规律运动(改善抑郁、糖尿病、心血管健康)
- 保护听力
- 健康饮食(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增加蔬果全谷摄入)
- 社交活动
- 头部保护(防跌倒、加强平衡训练、佩戴头盔)
患者生活管理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降低压力(冥想/太极/深呼吸)
- 定期体检
- 脑力训练
- 接纳情绪反应
- 接受能力局限性
- 建立生活常规
- 参与支持团体
照护建议
- 药物管理(早期使用药盒,后期代为给药)
- 建立规律作息
- 制作任务清单
- 维护自主性
- 选择易穿脱服装
- 改造防跌环境
- 保持沟通尊重
核心要点
阿尔茨海默病是进行性记忆功能脑损害疾病,分早/中/晚三期。年龄和家族史为主要风险因素,有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及延缓进展,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风险。
常见问题解答
晚期表现?
严重阶段出现语言/沟通/吞咽障碍,需安宁疗护支持。
是否遗传?
仅5%病例具家族遗传性。
攻击性行为出现阶段?
多见于中至重度阶段。
【全文结束】